《歷代詩歌別集·明代部分· 六如居士全集》新詩鑒賞
詩文別集,六卷,詩、詞、曲四卷,明唐寅撰。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自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吳(江蘇蘇州)人,弘治十一年(1498)鄉試第一,因被懷疑會試作弊下獄,放歸后回鄉,遂絕意功名,開始游浪生活。曾游洞庭湖、南岳、浙江、福建,后歸鄉長住蘇州,筑室于桃花庵,以鬻書畫為生。
唐詩多以蘇州四時風物、日常生活為題材,題畫贈答、傷時諷世之作也為數不少。如《花月吟效連珠體》《和沈石田落花詩》三十首、《觀鰲山》皆為其代表作品。唐詩表現出鮮明的個性,抒發了詩人放浪不羈的情懷:“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閑來寫就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言志》)“衲衣乞食自行歌,十院燒燈擁翠娥。天下風流誰可并,洛陽雪里鄭元和?!?《題自畫韓熙載圖》)這些都是作者風流放誕人品的寫照。
唐詩中有一部分表現了布衣之士的自豪感,如《貧士吟》十首,借古來出身寒微但作成驚天動地之事業的貧士以攄寫懷抱。唐集中一些感傷人生短暫、宣揚消極忍讓的作品是作者頹廢放誕思想的反映。如“百忍歌、百忍歌。人生不忍將奈何?我今與汝歌百忍,汝當拍手笑呵呵!朝也忍,暮也忍,恥也忍,辱亦忍,苦也忍,痛也忍,饑也忍,寒也忍,怒也忍,是也忍,非也忍;方寸之間當自省?!?《百忍歌》)作者可能沒有經過真正的“饑寒”,所以才會有此說教。唐集中《焚香默坐歌》揭露強調修身養性的偽道學,以道學家之口出之,頗為別致:“焚香默坐自省己,口里喃喃想心里;心中有甚害人謀?口中有甚欺心語?為人能把口應心,孝悌忠信從此始。其余小德或出入,焉能磨涅吾行止?頭插花枝手把杯,聽罷歌童看舞女……”
唐詩通俗流麗,淺易暢達,對清代旗人詩有一定影響。《紅樓夢》中詩歌多取材于唐詩,如小說中的《葬花詞》《桃花詩》等多受《花下酌酒歌》“(枝上花開能幾日?世上人生能幾何?昨朝花勝今朝好,今朝花落成秋草?;ㄇ叭耸侨ツ晟?去年人比今年老。今日花開又一枝,明日來看知是誰……”)《桃花庵歌》“(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一年歌》“(一年三百六十日,春夏秋冬各九十。冬寒及熱最難當,寒則如刀熱如炙……”)等詩篇的影響。
唐詩早年學六朝,喜其秾麗,中年學劉禹錫、白居易,喜其坦易,晚年則不拘成格,多以俚語、俗語入詩,對傳統詩風有所突破。詩過于“流”則“滑”,唐寅詩也有此病。明王世貞譏唐寅詩如“乞兒唱蓮花落”(《藝苑卮言》);《四庫全書》不收唐寅集,言其詩“頹唐淺率”。這些批評頗能道中唐詩中一些詩作的油滑之病。
唐集最早刊本為嘉靖甲午袁袠所刊,共二卷。萬歷間何大成、曹元亮分別加以補葺,成為此六卷本,后袁中郎又加了簡略的評語,后附唐氏軼事四卷(“志傳”“遺事”“詩話”“題跋”)、制義和畫譜。
有中國書店1985年影印1925年大道書局排印本。
上一篇:《歷代詩歌別集·金元部分·鐵崖樂府注》簡介介紹
下一篇:《詞曲總集·別集·曲·南音三籟》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