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孟嘗君列傳第十五·孟嘗君名文,姓田氏。》鑒賞
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嬰。田嬰者,齊威王少子而齊宣王庶弟也[1]。田嬰自威王時任職用事[2],與成侯鄒忌及田忌將而救韓伐魏[3]。成侯與田忌爭寵,成侯賣田忌[4]。田忌懼,襲齊之邊邑[5],不勝,亡走[6]。會威王卒,宣王立,知成侯賣田忌,乃復召田忌以為將。宣王二年,田忌與孫臏、田嬰俱伐魏,敗之馬陵,虜魏太子申而殺魏將龐涓[7]。宣王七年,田嬰使于韓、魏,韓、魏服于齊。嬰與韓昭侯、魏惠王會齊宣王東阿南[8],盟而去。明年,復與梁惠王會甄[9]。是歲,梁惠王卒。宣王九年,田嬰相齊。齊宣王與魏襄王會徐州而相王也[10]。楚威王聞之,怒田嬰[11]。明年,楚伐敗齊師于徐州,而使人逐田嬰。田嬰使張丑說楚威王[12],威王乃止。田嬰相齊十一年,宣王卒,湣王[13]即位。即位三年,而封田嬰于薛[14]。
初,田嬰有子四十馀人,其賤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15]。嬰告其母曰:“勿舉也[16]。”其母竊舉生之。及長,其母因兄弟而見其子文于田嬰[17]。田嬰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頓首[18],因曰:“君所以不舉五月子者,何故?”嬰曰:“五月子者,長與戶齊[19],將不利其父母。”文曰:“人生受命于天乎[20]?將受命于戶邪?”嬰默然。文曰:“必受命于天,君何憂焉?必受命于戶,則高其戶耳[21],誰能至者!”嬰曰:“子休矣[22]。”
久之,文承間問其父嬰曰[23]:“子之子為何?”曰:“為孫。”“孫之孫為何?”曰:“為玄孫。”“玄孫之孫為何?”曰:“不能知也。”文曰:“君用事相齊,至今三王矣,齊不加廣而君私家富累萬金,門下不見一賢者。文聞將門必有將,相門必有相。今君后宮蹈綺縠而士不得裋褐[24],仆妾馀粱肉而士不厭糟糠[25]。今君又尚厚積馀藏,欲以遺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損[26],文竊怪之。”于是嬰乃禮文[27],使主家待賓客[28]。賓客日進,名聲聞于諸侯。諸侯皆使人請薛公田嬰以文為太子[29],嬰許之。嬰卒,謚為靖郭君[30]。而文果代立于薛,是為孟嘗君。
【段意】 這段敘孟嘗君出身。又分三層:第一層寫孟嘗君父親田嬰的身世,以說明田文生于宗室、相家,奠定了他一生追求權位的根基。第二層寫他是賤妾之子,但不甘心于卑賤。第三層寫他憑智能受其父重視,最終立為太子。點出“孟嘗君”,破題。“賓客日進”一句為全文引線,開啟下之養士。
注釋
[1]齊威王:田因齊。齊桓公田午之子。在位時修政整軍,國力強盛,開始稱王。又在臨淄稷門外設學宮,大興稷下之學。齊宣王:田辟疆。威王之子。參見《田敬仲完世家》。[2]用事:掌權參政。[3]成侯鄒忌:鄒忌,齊威王時任相國,曾勸威王納諫進賢,振軍行法,以功封于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號曰成侯。田忌:或作田臣思、田期思,齊將。曾薦孫臏為軍師,率軍在桂陵、馬陵兩敗魏軍。[4]賣:出賣。此處指讒害。[5]邊邑:邊境城市。按《田敬仲完世家》作“襲攻臨淄,求成侯,不勝而奔。” [6]亡走:逃亡。據《戰國策·齊一》,田忌受鄒忌誣害,投奔楚國,楚封之于江南。[7]魏太子申:魏惠王太子魏申。被虜后死于齊。[8]會:會見。東阿:齊邑。在今山東陽谷東北。[9]甄:通“鄄”(juan),齊邑。在今山東鄄城北。[10]徐州:古九州之一,其地相當于今泰山以南,淮水以北,黃海以西之地。相王:互相同意對方稱王。按周制,唯天子可以稱王,諸侯國君按封爵稱公、侯、伯等。現兩國對彼此的越分行為達成一致。[11]怒田嬰:指楚威王對田嬰產生怨怒。事由參見《楚世家》、《越王句踐世家》。[12]張丑:田嬰門客。[13]湣王:田地。齊宣王子。在位與秦昭襄王并稱東、西帝。后并吞宋國,遭諸國聯合進攻,燕軍破臨淄,他在逃亡中被殺。[14]薛:齊邑。在今山東滕州南。[15]五月五日生:《索隱》引《通俗通》云,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16]舉:養育。[17]見:通“現”。出現。此指公開引見。[18]頓首:頭叩地而拜。[19]長與戶齊:身高盈門。[20]受命:指命運的安排。[21]高:加高。作動詞。[22]休矣:算了罷,別說了。休,止。[23]承間(jian):趁機會。[24]蹈:踏,頓足。此指舞蹈,謂著綺縠之衣而舞。綺:有花紋的絲織品。縠(hu):輕薄的縐紗。裋褐(shuhe):粗劣的布衣。[25]梁肉:細米大肉。指美食。厭:足。糟糠:酒糟糠殼。指粗糧。[26]公家:公室。古指諸侯國家。日損:一天天削弱。[27]禮:敬重。作動詞用。[28]主家:主持家事。[29]薛公:田嬰被封于薛,故稱。太子:嗣位之子。[30]謚:古時在人死后依其生平給予的稱號。
上一篇:《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而趙亦有公孫龍[1],為堅白同異之辯[2],劇子之言[3];》鑒賞
下一篇:《史記·孟嘗君列傳第十五·孟嘗君在薛,招致諸侯賓客,及亡人有罪者[1],皆歸孟嘗君.》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