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而趙亦有公孫龍[1],為堅白同異之辯[2],劇子之言[3];》鑒賞
魏有李悝[4],盡地力之教[5];楚有尸子[6]、長盧[7];阿之吁子焉[8]。
自如孟子至于吁子,世多有其書,故不論其傳云。
蓋墨翟[9],宋之大夫,善守御[10],為節用[11]。或曰并孔子時,或曰在其后。
【段意】寫戰國時趙、魏、楚、宋各地的思想家。
注釋
[1]公孫龍:趙國人,字子秉。戰國時期名家的代表人物。著《堅白論》、《白馬論》等,輯為《公孫龍子》。[2]堅白:指公孫龍的“離堅白”之說,他認為“堅”、“白”是脫離“石”而獨立存在的實體,強調事物的差異而忽略其統一性。同異:指惠施的“合同異”之說,他認為事物的差異、對立是相對的,可以通過“合同異”同一的,否定差別的客觀存在。為堅白同異之辯:指公孫龍對“離堅白”與“同異”說的邏輯性論辯。[3]劇子:姓劇,名佚,子是尊稱,法家。[4]李悝:戰國時魏人,原為魏文侯北地守,后任魏相,輔佐文侯在政治、經濟和法治方面變法,使魏很快富強起來。其著作現存《法經》六篇。[5]盡地力之教:此指李悝推行的經濟政策“盡地力”和“平糴”法。即鼓勵農民精耕細作,充分利用土地的潛力,以提高產量。[6]尸子:即尸佼,晉人。曾參與商鞅變法,鞅被殺后,逃亡入蜀。其著作《尸子》,已佚,今《百子全書》中有輯佚本。[7]長盧:楚人,有《長盧》九篇,已佚。[8]阿:齊邑,即東阿,在今山東東阿西南阿城鎮。吁子:名嬰,齊人,有《吁子》九篇。已佚。[9]墨翟(di)(約公元前468—前376年):魯國人。春秋、戰國之際思想家,墨家學派創始人。其學說以兼愛、非攻、尚同、尚賢、力行節儉為主旨。對當時的思想界影響很大,與儒學并稱“顯學”。有《墨子》十五卷,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10]善守御:長于防御。《墨子》中自《備城門》至《雜守》共二十篇是關于防御工事的專門論著,《公輸篇》則記述了他以“善守御”反對侵略戰爭的精神。[11]為節用:墨子主張簡樸節儉,反對禮樂繁飾。有《節用》、《節葬》篇。
上一篇:《慎到、環淵、接子、田駢、騶奭之徒[2],各著書言治亂之事,以干世主,豈可勝道哉!》鑒賞
下一篇:《史記·孟嘗君列傳第十五·孟嘗君名文,姓田氏.》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