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第十一·秦武王三年[1],謂甘茂》鑒賞
“寡人欲容車通三川[2],以窺周室[3],而寡人死不朽矣。”甘茂曰:“請之魏,約以伐韓,而令向壽輔行[4]。”甘茂至,謂向壽曰:“子歸,言之于王曰‘魏聽臣矣,然愿王勿伐’。事成,盡以為子功。”向壽歸,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5]。甘茂至,王問其故。對曰:“宜陽[6],大縣也,上黨、南陽積之久矣[7]。名曰縣,其實郡也。今王倍數險,行千里攻之,難。昔曾參之處費[8],魯人有與曾參同姓名者殺人[9],人告其母曰 ‘曾參殺人’,其母織自若也[10]。頃之[11],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又一人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投杼下機[12],逾墻而走[13]。夫以曾參之賢與其母信之也,三人疑之[14],其母懼焉。今臣之賢不若曾參,王之信臣又不如曾參之母信曾參也[15],疑臣者非特三人[16],臣恐大王之投杼也。始張儀西并巴蜀之地,北開西河之外,南取上庸[17],天下不以多張子而以賢先王[18]。魏文侯令樂羊將而攻中山[19],三年而拔之。樂羊返而論功,文侯示之謗書一篋[20]。樂羊再拜稽首曰[21]:‘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今臣,羈旅之臣也[22]。樗里子、公孫奭二人者挾韓而議之[23],王必聽之,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24]。”王曰:“寡人不聽也,請與子盟。”卒使丞相甘茂將兵伐宜陽。五月而不拔,樗里子、公孫奭果爭之。武王召甘茂,欲罷兵。甘茂曰:“息壤在彼[25]。”王曰:“有之。”因大悉起兵,使甘茂擊之。斬首六萬,遂拔宜陽。韓襄王使公仲侈入謝,與秦平[26]。
【段意】 寫秦武王讓甘茂伐韓,甘茂擔心武王任用不專,難見成效,遂舉曾母三聞“曾子殺人”事和魏文侯信任樂羊的例子,堅定武王信心,終于攻克宜陽。
注釋
[1]武王三年:公元前308年。[2]三川:郡名,因其轄境內有黃河、洛水、伊水得名。[3]窺周室:指觀看東周都城。窺,觀看。周室,指東周都城洛邑。[4]向壽:人名,秦國將領。[5]息壤:秦城邑名,所在地今無考。[6]宜陽:地名,在今河南宜陽西。[7]上黨:郡名,韓地,治所在壺關(今山西長治北)。南陽,地區名,相當于今河南西南一帶,當時分屬楚和韓。[8]曾參:字子輿,春秋時魯南武城人,孔子的弟子。費(bi):地名,在今山東費縣西北。[9]魯人句:意為魯國有一個與曾參同姓同名的人殺了人。[10]自若:意為自如,形容遇事鎮定不慌。[11]頃之:一會兒。[12]投杼:扔下織具。杼(zhu):織布機的梭子。[13]逾墻而走:越過墻跑了。逾(yu):越過,超越。[14]疑之:使之懷疑。[15]信:信任。[16]非特:非但,不只。[17]上庸:古縣名,屬楚地,治所在今湖北竹山西南。[18]多:贊許。[19]魏文侯:三家分晉后魏的第一位國君,名斯。中山:國名,在今河北正定東北。樂羊:戰國時魏國名將。[20]篋(qie):小箱子。[21]稽首:古代的一種跪拜禮。[22]羈旅:指寄居作客。[23]公孫奭(shi):秦國將領。[24]公仲侈:韓公子,為韓襄王大臣。[25]息壤在彼:意為息壤的盟誓還在那里。因甘茂先與武王在息壤有盟約,故云。后世遂以息壤為信誓盟約之言。[26]平:講和。
上一篇:《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第十一·甘茂者,下蔡人也[1].》鑒賞
下一篇:《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第十一·武王竟至周[1],而卒于周.》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