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類·風騷之筆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 后村此調埋沒于斷楮敝墨之中,從前無有人拈出,真風騷之遺,不當僅作詞觀也。若情深而句婉,猶其余事。(先著、程洪 《詞潔輯評》 卷六)
【詞例】
賀 新 郎
劉克莊
妾出于微賤,少年時朱弦彈絕,玉笙吹遍。粗識詩家關雎亂,羞學流鶯百囀,總不涉閨情春怨。誰向西鄰公子說,要珠鞍,迎入梨花院。身未動,意先懶。主家十二樓連苑,那人靚妝按曲,繡簾初卷。道是畫堂簫管唱,笑殺街坊拍裒,回首望侯門天遠。我有平生離鸞操,頗哀而不慍微而婉。聊一奏,更三嘆。
【解析】劉克莊在詞的創作上是個高產作家,但象這樣的幾近俚俗的曲詞,還是不多見的。這首詞寫劉在一次郡守舉行的宴會上聽歌妓演唱時的感受,但詞人的感受卻是通過歌妓自訴表現的。全詞的視點在歌妓身上,借她的傾訴,詞人 “自寓身世之感”(錢仲聯 《后村詞箋注》)語言 “哀而不慍”,“宛轉多情”,讀起來饒有趣味,卻又令人傷感。
《詞潔》 作者認為它是用的風騷之筆,這主要表現在用賦的手法和有寄托之意兩個方面。全詞用第一人稱口吻,讓歌妓直陳自己的身世境遇,讀者仿佛可以親聞其如泣如訴的彈唱,更容易激起情感的共鳴。
“妾出于微賤,少年時朱弦彈絕,玉笛吹遍”,道出這位歌妓本是良家女子出身,只因家境貧寒才賣身為妓,而做為一個歌妓,她是才藝俱佳的,不但弦樂、管樂樣樣精湛,而且歌兒也唱得 “流鶯百囀”,因為在歌樓妓館演唱,唱的也只能是時尚流行的艷曲。從這段陳述來看,她是一個富有音樂才能的聰明女孩,只因誤落風塵,她的才藝只能供公子王孫尋歡作樂。這實在令人惋惜!“誰向西鄰公子說,要珠鞍,迎入梨花院。身未動、意先懶。”這段寫她接客。不知是誰把她的才藝傳到 “西鄰公子”耳中,這位公子慕名而來,駿馬珠鞍,在梨花院里頗顯身價不凡,但這位歌妓卻不為所動,或者說已司空見慣,不屑于接納,卻又拗不過鴇兒的威逼,所以才心灰意懶,顯得十分勉強。這段通過她接客時的心態描寫,反映了她內心深處的痛苦和矛盾。妓女也是人,有人的欲望,也有人的追求,用自己的才藝去邀得公子王孫的寵愛,變成他們的玩物,也是她們極不情愿的。所以這一段是妓女人格的寫照。
“主家十二樓連苑,那人人靚妝按曲,繡簾初卷。”這表現她是有名的教坊妓院的歌女,受過良好的演唱訓練,每天繡簾卷起,姑娘們便艷妝濃抹,按曲練唱。驚動街坊行人,有人以為是侯門或官宦人家“畫堂簫管唱”,有的街坊則拍著衣服笑,侯門畫堂離著這兒老遠呢! 當歌妓的都有自己的“絕活”,為的是爭奇斗艷。“我”也有自己所擅長的“離鸞操”,演唱起來,哀而不慍,宛轉多情。聊一演奏,就能收到一唱三嘆的效果。這段寫歌妓高超的演奏技藝。
縱觀全詞,確實為風騷之筆。先著、程洪的評語所謂“不當僅作詞觀也”,即提醒人們勿把此詞視為兒女情長的“閨情春怨”之作,實際上詞人“托彼美以通辭,表余心之高潔”(俞陛云 《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是有所寄托的。詞作副題曰“有感”,不正是這寄托之意的暗示嗎?
上一篇:風格類·風調婉美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抒情類·放活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