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魏世家第十四·景湣王元年[1],秦拔我二十城,以為秦東郡[2]。》鑒賞
二年,秦拔我朝歌。衛徙野王[3]。三年,秦拔我汲。五年,秦拔我垣、蒲陽、衍[4]。十五年,景湣王卒,子王假立。
王假元年[5],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6],秦王覺之[7]。三年,秦灌大梁,虜王假,遂滅魏以為郡縣。
【段意】 寫第八世魏景湣王、第九世魏王假時形勢急轉直下,秦數破魏,直至魏亡。其中包括:魏景湣王元年,秦克魏二十城,以為秦之東郡。二年至五年,秦克魏朝歌、汲邑、垣邑、蒲陽、衍邑。十五年,魏景湣王卒,其子王假繼位。魏王假元年,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未成。三年,秦果如魏無忌所預言,引水淹大梁,虜魏王假,遂滅魏。
注釋
[1]景湣王:前242年—前228年在位。[2]東郡:秦統一過程中設置郡縣。東郡在今河北、河南、山東交匯地一帶,郡治濮陽(今河南濮陽西)。[3]衛徙野王:衛君遷徙到野王。野王,邑名,在今河南沁陽。[4]衍:魏邑,在今河南鄭州北。[5]王假:前227—前225年在位。[6]燕太子丹:燕王喜的太子,名丹。 曾于秦作人質,后逃歸。因患秦軍進逼,故派荊軻入刺秦王。后秦破燕,他逃奔遼東,被燕王喜斬首,獻給秦國。荊軻:戰國末期刺客,衛國人。游于燕,被燕太子丹尊為上卿。后刺秦王不中,被殺。[7]覺:發覺。
上一篇:《史記·魏世家第十四·趙使人謂魏王》鑒賞
下一篇:《史記·魏世家第十四·太史公》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