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管晏列傳第二·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1]?!疯b賞
少時常與鮑叔牙游[2],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3],鮑叔終善遇之[4],不以為言[5]。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6],管仲事公子糾[7]。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8]。鮑叔遂進(jìn)管仲[9]。
管仲既用,任政于齊[10],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11],一匡天下[12],管仲之謀也。
【段意】 寫管仲因多得鮑叔之助而任政于齊,遂佐齊桓公成就霸業(yè)。下分三層:一為管仲少時常與鮑叔游,鮑叔知其賢,雖受欺而終善遇之;二為鮑叔所事公子小白立為桓公,而管仲因所事公子糾死而被囚,鮑叔知管仲賢而把他推薦給桓公;三為管仲既用于齊,佐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皆管仲之謀。
注釋
[1]潁上:古邑名,位于潁水之南,在今安徽潁上南。[2]少時:年輕時。鮑叔牙:即鮑叔。春秋時齊大夫。游:交游。[3]欺:占上風(fēng),即下文的“分財多自與”。[4]終善遇之:始終對管仲很好。[5]言:口實。[6]齊:春秋齊國,姜姓,在今山東北部,都臨淄。詳《齊太公世家》。公子小白:即齊桓公(? —前643)。姓姜,名小白,齊襄公弟。前685—前643年在位。[7]公子糾:齊襄公弟,桓公兄,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失敗被殺。[8]管鐘囚焉:謂管鐘因公子糾被殺而被囚禁。[9]進(jìn):薦舉。[10]任政:執(zhí)政。[11]九合諸侯:九次會集諸侯。[12]一匡天下:使天下歸正???正。
上一篇:《史記·伯夷列傳第一·孔子》鑒賞
下一篇:《史記·管晏列傳第二·管仲曰[1]:》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