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管晏列傳第二·管仲曰[1]:》鑒賞
“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2],分財利多自與[3],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4],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5]。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6],鮑叔不以我為不肖[7],知我不遭時也[8]。吾嘗三戰三走[9],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10],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11],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12]。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段意】 引用管仲之言,以五個事例說明鮑叔對管仲的深刻了解:一是二人同賈,管仲嘗多自取財利,鮑叔知其貧,不以為貪;二是管仲為鮑叔謀事而使其更窮困,鮑叔知其時機不利,不以為愚;三是管仲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知其未遇到好時機,不以為不肖;四是管仲三戰三敗,鮑叔知其有老母在,不以為怯;五是公子糾死,管仲不能像召忽那樣為主而死,反幽囚受辱,鮑叔知其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不以為無恥。故云“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注釋
[1]管仲曰:以下引自《列子·力命篇》。[2]賈(gu):坐地經商。[3]多自與:自己多拿一些。[4]謀事:辦事。更窮困:謂結果使鮑叔更加窮困。[5]時:時機。[6]見逐于君:被君主免職。[7]不肖:不賢,沒有才干。[8]不遭時:未遇到好時機。[9]走:敗逃。[10]召(shao)忽:齊人,與管仲同輔公子糾。糾被殺后,召忽自殺。死之:為公子糾而死。[11]無恥:不知羞恥。世俗認為公子糾被殺,管仲棄主而不為之死,幽囚受辱,是極為恥辱的事。[12]此句謂,知道我不拘泥小節而以功名不顯揚于天下為羞恥。
上一篇:《史記·管晏列傳第二·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1].》鑒賞
下一篇:《史記·管晏列傳第二·管仲既任政相齊[1],以區區之齊在海濱[2],通貨積財[3],富國強兵,與俗同好惡[4].》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