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十三年,秦惠王卒?!疯b賞
二十三年,與秦擊敗楚于重丘[1]。二十四年,秦使涇陽君質于齊[2]。二十五年,歸涇陽君于秦。孟嘗君薛文入秦[3],即相秦。文亡去[4]。二十六年,齊與韓、魏共攻秦,至函谷,軍焉[5]。二十八年,秦與韓河外以和,兵罷。二十九年,趙殺其主父[6]。齊佐趙滅中山[7]。
三十六年,王為東帝,秦昭王為西帝[8]。蘇代自燕來,入齊,見于章華東門[9]。齊王曰:“嘻,善,子來[10]!秦使魏冉致帝[11],子以為何如?”對曰:“王之問臣也卒[12],而患之所從來微[13],愿王受之而勿備稱也[14]。秦稱之,天下安之,王乃稱之,無后[15]也。且讓爭帝名,無傷[16]也。秦稱之,天下惡之,王因勿稱,以收天下,此大資也[17]。且天下立兩帝,王以天下為尊齊乎?尊秦乎[18]?”王曰:“尊秦?!痹唬骸搬尩?sup>[19],天下愛齊乎?愛秦乎?”王曰:“愛齊而憎秦?!痹唬骸皟傻哿⒓s伐趙,孰與伐桀宋之利[20]?”王曰:“伐桀宋利?!睂υ唬骸胺蚣s鈞[21],然與秦為帝而天下獨尊秦而輕齊,釋帝則天下愛齊而憎秦,伐趙不如伐桀宋之利,故愿王明釋帝以收天下,倍約賓秦[22],無爭重[23],而王以某間舉宋[24]。夫有宋,衛之陽地危[25];有濟西[26],趙之阿東國危[27];有淮北,楚之東國危;有陶[28]、平陸,梁門不開[29]。釋帝而貸之以伐桀宋之事[30],國重而名尊,燕、楚所以形服[31],天下莫敢不聽[32],此湯、武之舉也。敬秦以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謂以卑為尊者也。愿王孰慮之[33]?!庇谑驱R去帝復為王。秦亦去帝位[34]。
【段意】 寫齊湣王與秦昭王爭為帝,蘇代對齊湣王曉以利害,言之以得失:稱帝則天下尊秦,不稱帝則齊收天下。于是齊湣王放棄稱帝。
注釋
[1]重丘:戰國楚地,在今河南泌陽西北。[2]涇陽君:秦昭王弟市,以封涇陽得名。質:抵押品、人質。[3]孟嘗君薛文:即齊國貴族田文,以其封地在薛又稱薛文。田文以好養食客著稱,死后謚為孟嘗君。[4]亡去:逃離。[5]此為六國第二次合從攻秦,齊、韓、魏敗秦于函谷關,在公元前298年。[6]主父:趙武靈王自號。[7]中山:古國名,在今河北定縣一帶。公元前296年為趙所滅。[8]齊湣王與秦昭王爭為帝,在公元前288年。[9]章華東門:《正義》引括地志云:齊城章華之東有閭門、武門。[10]善,子來:倒裝句,你來得正好! [11]魏冉:秦昭王母之異父弟,封地在穰,號穰侯。致帝:傳達稱帝的意圖。[12]大王問我問得太突然。卒,通“猝”,倉促。[13]此句謂,然而禍患大都從細微的地方發生。[14]勿備稱:不要先稱帝。備,事先。[15]無后:意思是說在秦亡后稱帝也不遲。[16]傷:妨害。[17]大資:建立王業的大資本。[18]王以二句:大王您認為天下是尊奉齊國還是尊奉秦國呢?[19]釋帝:放棄稱帝。[20]兩帝二句:齊、秦兩帝立約攻打趙國,同討伐桀宋相比,哪一個更有利?桀宋,宋王偃暴虐好兵,諸侯以夏桀王喻之。[21]約鈞:指齊、秦互尊為帝,表面看似雙方訂了平等的盟約。[22]背約賓秦:背棄稱帝之約而排斥秦國。賓,“擯”的古字,排斥,拋棄。[23]無爭重:不要爭人所看重的虛名。無,通“勿”。[24]舉:攻取。[25]陽地:濮陽之地,時屬衛,在今河北濮陽。[26]濟西:濟水西岸之地,在今山東菏澤、鄆城、壽張一帶。[27]阿:即東阿,時屬趙,在今山東東阿西南。[28]陶:在今山東定陶。[29]梁門:魏都大梁之門。全句是說,有了陶邑、平陸,魏國就要警戒大梁之門了。[30]貸:通“代”。[31]形服:迫于形勢而屈服。[32]莫:沒有誰。[33]孰:“熟”的古字,仔細。[34]案:齊、秦稱帝,月余而復故位。
上一篇:《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宣王元年,秦用商鞅[1].》鑒賞
下一篇:《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三十八年,伐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