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三十八年,伐宋。》鑒賞
秦昭王怒曰:“吾愛宋與愛新城、陽晉同[1]。韓聶與吾友也[2],而攻吾所愛,何也?”蘇代為齊謂秦王曰:“韓聶之攻宋,所以為王也。齊強,輔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煩一兵,不傷一士,無事而割安邑也[3],此韓聶之所禱于王也[4]。”秦王曰:“吾患齊之難知。一從一衡[5],其說何也?”對曰:“天下國令齊可知乎? 齊以攻宋[6],其知事秦以萬乘之國自輔[7],不西事秦則宋治不安[8]。中國白頭游敖之士皆積智欲離齊秦之交[9],伏式結軼西馳者[10],未有一人言善齊者也,伏式結軼東馳者,未有一人言善秦者也。何則?皆不欲齊、秦之合也。何晉、楚之智而齊、秦之愚也[11]!晉楚合必議齊秦[12],齊秦合必圖晉楚,請以此決事。”秦王曰:“諾。”于是齊遂伐宋,宋王出亡,死于溫[13]。齊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晉,欲以并周室,為天子。泗上諸侯鄒、魯之君皆稱臣,諸侯恐懼。
三十九年,秦來伐,拔我列城九。
四十年,燕、秦、楚、三晉合謀,各出銳師以伐敗我濟西。王解而卻[14]。燕將樂毅遂入臨淄,盡取齊之寶藏器。湣王出亡,之衛。衛君辟宮舍之,稱臣而共具[15]。湣王不遜[16],衛人侵之。湣王去,走鄒、魯[17],有驕色,鄒、魯君弗內[18],遂走莒[19]。楚使淖齒將兵救齊[20],因相齊湣王。淖齒遂殺湣王而與燕共分齊之侵地鹵器[21]。
【段意】 寫齊湣王窮兵黷武,四處攻伐,意欲吞并天下。結果激怒眾諸侯,聯而攻齊,大敗齊于濟西,陷其國都臨淄,齊湣王自己也在倉皇敗逃中被殺。
注釋
[1]新城:春秋晉地,在今山西曲沃。陽晉:春秋衛地,在今山東曹縣北。其時二地均為秦所有。[2]韓聶:齊國謀士,也是秦昭王之友。[3]安邑:戰國魏邑,在今山西夏縣西北。秦昭王十七年(公元前290年)魏獻安邑及河東地四百里與秦。[4]禱:求福。[5]一從一衡:謂齊國反復無常,一會兒合從,一會兒連橫。[6]齊以攻宋:齊國攻取宋國之后。以,通“已”。[7]其:指別的諸侯國。[8]意謂不事秦將會有宋國一樣的下場。[9]中國:中原。敖:通“遨”。積智:用盡心機。全句是說,中原那些周游列國,跑白了頭發的游說之士,全都處心積慮要想離間秦、齊之間的交好。[10]伏式:駕車。式,通“軾”。結軼:車轍連綿不斷。軼,車轍。全句比喻游說之士駕著馬車,連綿不斷地涌向秦國。[11]此句謂,為什么晉楚如此聰明而齊秦這樣愚蠢呢? [12]議:圖謀。[13]溫:戰國魏地,在今河南溫縣西。[14]解:“懈”的古字,此指軍隊潰散。齊滑王兵敗退卻,事在公元前284年。[15]衛君二句:衛君讓出王宮安置齊湣王,并俯首稱臣而進獻飲食。共,“供”的古字,供奉。具,飯食、酒肴。[16]不遜:不謙讓。[17]走鄒、魯:逃到鄒、魯。[18]內:“納”的古字,接納。[19]莒(ju):古邑名,戰國中期屬齊,后屬楚。在今山東莒縣。[20]淖齒:楚將。[21]鹵器:擄掠的寶器。鹵,通“擄”。
上一篇:《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十三年,秦惠王卒.》鑒賞
下一篇:《楚救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