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田襄子既相齊宣公,三晉殺知伯[1],分其地。》鑒賞
襄子使其兄弟宗人盡為齊都邑大夫[2],與三晉通使,且以有齊國[3]。
襄子卒,子莊子白立。田莊子相齊宣公。宣公四十三年[4],伐晉,毀黃城[5],圍陽狐[6]。明年[7],伐魯[8]、葛及安陵[9]。明年,取魯之一城。
莊子卒,子太公和立。田太公相齊宣公。宣公四十八年,取魯之郕[10]。明年,宣公與鄭人會西城[11]。伐衛,取毋丘[12]。宣公五十一年卒,田會自廩丘反[13]。
宣公卒,子康公貸立。貸立十四年,淫于酒、婦人,不聽政。太公乃遷康公于海上[14],食一城,以奉其先祀[15]。明年,魯敗齊平陸[16]。
三年[17],太公與魏文侯會濁澤[18],求為諸侯。魏文侯乃使使言周天子及諸侯,請立齊相田和為諸侯。周天子許之。康公之十九年,田和立為齊侯,列于周室,紀元年[19]。
【段意】 寫田和在其祖上田乞以來五世經營的基礎上,終于稱諸侯而列于周室,代姜氏而為齊君。
注釋
[1]三晉:指韓、趙、魏三家,以三家分晉,故稱。知伯:晉卿族。三晉殺知伯事詳《左傳》哀公二十七年。[2]都邑大夫:指地方長官。[3]以:通“已”。[4]宣公四十三年:據《魏世家》,應為三十四年。[5]黃城:春秋晉地,在今山東冠縣南。[6]陽狐:春秋晉地,在今河北大名東北。[7]明年:第二年。[8]魯:指魯城,魯國朝沐邑,在河南許昌南。[9]葛:春秋鄭邑,在今河南長葛。安陵:古又稱鄢陵,春秋鄭邑,在今河南鄢陵西北。[10]廊:春秋魯邑,在今山東寧陽東北。[11]西城:古地名,故址不詳。[12]毋丘:春秋衛邑,在今山東曹縣南。毋,“貫”的古字。[13]廩丘:春秋齊邑,在今山東鄆城西北。[14]《齊世家》作“遷康公海濱”。[15]先祀:祖先的祭祀。[16]平陸:春秋齊地,在今山東汶上西北。[17]三年:指齊康公被遷海上后三年,即公元前387年。[18]濁澤:在今山西運城西南。[19]田齊為諸侯在齊康公十九年,公元前386年。
上一篇:《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景公太子死,后有寵姬曰芮子[1],生子荼.》鑒賞
下一篇:《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齊侯太公和立二年,和卒,子桓公午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