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君臣合作共奪社稷的典范·高祖本紀》鑒賞
選文:
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劉媼。其先劉媼嘗①息②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于其上。已而有身③,遂產(chǎn)高祖。
高祖為人,隆④準⑤而龍顏⑥,美須髯,左股⑦有七十二黑子。仁而愛人,喜施⑧,意豁⑨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chǎn)作業(yè)。及壯,試⑩為吏,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11),好酒及色。常從王媼、武負貰(12)酒,醉臥,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龍,怪之。高祖每酤(13)留飲,酒讎(14)數(shù)倍。及見怪,歲竟(15),此兩家常折券棄責(zé)(16)。
高祖常(17)繇(18)咸陽,縱觀,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單父人呂公善(19)沛令,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20)吏聞令有重客,皆往賀。蕭何為主吏,主(21)進(22),令諸大夫曰:“進不滿千錢,坐之堂下?!备咦鏋橥らL,素易(23)諸吏,乃紿(24)為謁(25)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謁入,呂公大驚,起,迎之門。呂公者,好相人,見高祖狀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蕭何曰:“劉季固(26)多大言,少成事?!备咦嬉蜥蛭曛T客,遂坐上坐,無所詘(27)。酒闌(28),呂公因(29)目固(30)留高祖。高祖竟酒,后(31)。呂公曰:“臣少好相(32)人,相人多矣,無如季相,愿季自愛。臣有息(33)女,愿為季箕帚妾?!本屏T,呂媼怒呂公曰:“公始(34)常欲奇(35)此女,與(36)貴人。沛令善公,求之不與,何自妄許與劉季?”呂公曰:“此非兒女子所知也?!弊渑c劉季。呂公女乃呂后也,生孝惠帝、魯元公主。
……
高祖以亭長為(37)縣送徒(38)酈山,徒多道亡(39)。自度(40)比(41)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42)飲,夜乃解縱(43)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44)矣!”徒中壯士愿從者十馀人。高祖被(45)酒(46),夜徑(47)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48)報曰:“前有大蛇當徑,愿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行數(shù)里,醉,因臥。后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何哭,嫗曰:“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嫗子何為見(49)殺?”嫗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shù)?,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比四艘詪灋椴徽\(50),欲告(51)之,嫗因忽不見。后人至,高祖覺(52)。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獨喜,自負。諸從者日益(53)畏之。
……
秦二世元年秋,陳勝等起(54)蘄,至陳而王(55),號為“張楚”。諸郡縣皆多殺其長吏以應(yīng)((56)陳涉。沛令恐,欲以沛應(yīng)涉。掾、主吏蕭何、曹參乃曰:“君為秦吏,今欲背(57)之,率沛子弟,恐不聽。愿君召諸亡在外者,可得數(shù)百人,因劫(58)眾,眾不敢不聽?!蹦肆罘畤堈賱⒓尽⒓局娨褦?shù)十百人矣。
于是樊噲從劉季來。沛令后悔,恐其有變,乃閉城城守,欲誅蕭、曹。蕭、曹恐,逾(59)城保劉季。劉季乃書帛射城上,謂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雖為沛令守,諸侯并起,今(60)屠沛。沛今共誅令,擇子弟可立者立之,以應(yīng)諸侯,則家室完(61)。不然,父子俱屠,無為(62)也?!备咐夏寺首拥芄矚⑴媪睿_城門迎劉季,欲以為(63)沛令。劉季曰:“天下方擾(64),諸侯并起,今置(65)將不善,壹敗涂地。吾非敢自愛,恐能(66)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67)擇可(68)者?!笔?、曹等皆文吏,自愛,恐事不就(69),后秦種族(70)其家,盡讓(71)劉季。諸父老皆曰:“平生所聞劉季諸珍怪(72),當貴(73),且 卜筮(74)之,莫如劉季最吉?!庇谑莿⒓緮?shù)讓。眾莫敢為,乃立季為沛公。祠黃帝,祭蚩尤于沛庭,而釁(75)鼓旗,幟皆赤。由所殺蛇白帝子,殺者赤帝子,故上赤。于是少年豪吏如蕭、曹、樊噲等皆為收(76)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方與,還守豐。
……
漢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諸侯至霸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77),封(78)皇帝璽符節(jié),降(79)軹道旁。諸將或言誅秦王。沛公曰:“始懷王遣(80)我,固以(81)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蹦艘郧赝鯇?sup>(82)吏,遂西入咸陽。欲止宮休(83)舍,樊噲、張良諫,乃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霸上。召諸縣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84)語者棄市(85)。吾與諸侯約(86),先入關(guān)者王之,吾當王關(guān)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87)罪。馀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88)恐! 且吾所以還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乃使人與秦吏行(89)縣鄉(xiāng)邑,告諭(90)之。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91)軍士。沛公又讓(92)不受,曰:“倉粟多,非乏,不欲費(93)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為秦王。
……
〔注釋〕 ①嘗:曾經(jīng)。②息:休息。③身:懷孕。④?。焊摺"轀剩罕亲印"揞仯呵邦~。⑦股:大腿。⑧施:施舍。⑨豁:胸襟開闊。⑩試:嘗試。(11)狎侮:戲弄。(12)貰:賒買。(13)酤:買(酒)(14)讎:通“售”。(15)歲竟:年終。(16)責(zé):同“債”。(17)常:通“嘗”,曾經(jīng)。(18)繇:通“徭”,服徭役。(19)善:(與)友好。(20)桀:通“杰”。(21)主:主管。(22)進:進獻。(23)易:輕視。(24)紿:欺騙。(25)謁:名片。(26)固:本來。(27)詘:通“屈”。(28)闌:稀少。(29)因:依靠。(30)固:堅持。(31)后:等待。(32)相:觀察。(33)息:親生。(34)始:以前。(35)奇:(認為)與眾不同。(36)與:(嫁)給。(37)為:幫。(38)徒:苦役犯。(39)亡:逃跑。(40)度:考慮。(41)比:等到。(42)止:停留。(43)縱:釋放。(44)逝:逃跑。(45)被:同“披”,帶有。(46)酒:醉意。(47)徑:走小路。(48)還:歸來。(49)見:被。(50)誠:誠實。(51)告:告誡。(52)覺:睡醒。(53)益:更加。(54)起:起事。(55)王:稱王。(56)應(yīng):響應(yīng)。(57)背:背叛。(58)劫:威逼。(59)逾:越過。(60)今:就要。(61)完:保全。(62)無為:無價值。(63)為:擔當。(64)擾:混亂。(65)置:設(shè)立。(66 )能:才能。(67)推:推舉。(68)可:適宜。(69)就:成功。(70)族:滅族。(71)讓:讓給。(72)珍怪:奇聞異事。(73)貴:顯貴。(74)筮:占卜。(75)釁:殺牲取血。(76)收:集結(jié)。(77)組:絲織帶子。(78)封:斂藏。(79)降:投降。(80)遣:派遣。(81)以:因為。(82)屬:交付。(83)休:休息。(84)偶:聚集。(85)棄市:殺頭。(86)約:約定。(87)抵:抵償。(88)無:不要。(89)行:巡行。(90)諭:告知。(91)饗:犒勞。(92)讓:推辭。(93)費:煩勞。
鑒賞:
漢高祖劉邦,字季(一說原名季,即位易名邦),沛縣(今屬江蘇)人,出身平民,秦朝時曾擔任泗水亭長,起兵于沛,稱沛公。秦亡后被封為漢王。后于楚漢戰(zhàn)爭中打敗西楚霸王項羽,成為漢朝開國皇帝,廟號為高祖,漢景帝時改為太祖。自漢武帝時期司馬遷開始,多以最初的廟號“高祖”稱之,謚號為高皇帝,所以史稱漢高祖、太祖高皇帝或漢高帝。
劉邦的一生可以用“傳奇”二字概括。他的出生、長相、履歷無一不是空前絕后,亙古未見。讀《高祖本紀》會發(fā)覺這既是一部史書,也是一部充滿迷幻色彩的小說、扣人心弦的戲劇。劉邦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太多的第一。《史記》中的人物形象之所以豐滿,在于司馬遷充分展示了他們的個性特征。對于劉邦,他從多側(cè)面勾勒出這位出身草莽的帝王迥于常人的個性底色。劉邦自幼不習(xí)耕讀,耽于醇酒婦人,在秦時也只是個不入流的卑微小吏,四十多歲還是光棍一條,最后騙來個老婆。他組織反秦武裝也并非出自強烈的革命愿望,而是有相當大的偶然性,但是他獲取成功的速度是歷代帝王之最。前后用了七年時間,便從一個低層賤吏一躍為九五之尊,真可謂“一朝春雷動,駕云上九重”。無論在史學(xué)界、文學(xué)界還是政治學(xué)界,劉邦永遠都是一個不會過時的話題。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平民皇帝,劉邦和之前所有貴族出身的王侯在思維方式和處世原則上有著巨大的差別,直至他君臨天下后平民本色依然不改。毛澤東對劉邦有極高的評價,他在讀《高祖本紀》的時候曾作批注:“項王非政治家。漢王則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不僅在中國,在世界范圍內(nèi)劉邦也有很高的聲譽,英國著名歷史學(xué)家湯因比評論說:“不是在半個舊大陸,而是在人們能夠居住或交往的整個地球,必定要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未來政治家的原始楷模是漢朝的劉邦。”
劉邦因何能被眾多中外名人所贊許,他卑微的出身又因何能成就如此宏圖大業(yè)?應(yīng)當說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劉邦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是他的性格使然。他獲取成功的因素史有定論,概言之,性格豁達、從諫如流、知人善任是他的三大法寶,也是劉邦最突出的個性色彩。三者中,劉邦的用人藝術(shù)為歷代政治家所稱道,而這與前兩者又密不可分,相輔相成。
先看他的天賦秉性,“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劉邦自幼不喜農(nóng)耕生產(chǎn),整天和市井酒徒廝混,這使他了解底層人士的好惡,練就了一手結(jié)交三教九流的高超交際手段。西漢王朝一個有趣的政治現(xiàn)象,即“布衣將相之局”,清代學(xué)者趙翼解讀了這一命題:“漢初諸臣,惟張良出身最貴,韓相之子也。其次則張蒼,秦御史。叔孫通,秦待詔博士。次則蕭何,沛主吏掾。曹參,獄掾。任敖,獄吏。周苛,泗水卒史。傅寬,魏騎將。申屠嘉,材官。其馀陳平、王陵、陸賈、酈商、酈食其、夏侯嬰等皆白徒。樊噲則屠狗者。周勃則織薄曲吹簫給喪事者。灌嬰則貶繒者。婁敬則挽車者。一時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將相,前此所未有也。蓋秦漢間為天地一大變局。(《廿二史札記》卷二)”能將雜色人等聚集籠絡(luò),為己所用,待人寬厚、不計小利的個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劉邦斬蛇起義始于押解囚徒過程中多有逃亡者,他自知無法復(fù)命,索性把人全放了,“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劉邦先入關(guān)中而王,也得益于他的寬厚。項羽執(zhí)意與劉邦一同西進入關(guān),是楚懷王身邊的一干老將苦諫,說項羽殘暴剽悍,所到之處無不殘滅,秦都父老受峻法壓制很久了,應(yīng)該派一個宅心仁厚的賢者去安撫,“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劉邦也沒有辜負厚望,入關(guān)后約法三章,悉除秦法,百姓大喜,“唯恐沛公不為秦王”。而反觀項羽,“屠燒咸陽秦宮室,所過無不殘破。秦人大失望”。楚漢之爭其實從開始就已定成敗,劉、項一寬一狹,一仁一暴,民心涇渭,天理昭昭。
細讀《高祖本紀》會發(fā)現(xiàn),劉邦從諫如流的記載甚夥,而且司馬遷善于從瑣碎細節(jié)入手,彰顯一個人的性格。酈食其慕名來見劉邦,見他正在洗腳,便說你要誅無道,不宜這樣見長者,劉邦馬上穿好衣服,拜謝酈食其,延請上座,并采納他奪取陳留的建議。劉邦初入咸陽,看到美女珠寶、華堂宮殿,便想全盤接納,樊噲、張良勸諫,遂即采納,封重寶財物,還軍霸上。劉邦和項羽對峙于滎陽數(shù)歲,軒輊難分,他采用袁生的計策,出武關(guān),引楚軍南走,令韓信奪趙地、連燕齊,分化了項羽兵力而自身得到緩歇,最終攻取滎陽,為楚漢決戰(zhàn)奠定勝利基石。鴻溝劃界后,劉邦聽從張良、陳平的建議,引兵追擊項羽。稱帝后,先都洛陽,齊人劉敬建議改都咸陽,他立即接受……關(guān)于劉邦納諫的記載充盈《史記》,因太史公的“互見法”手筆,很多事跡錄于其他傳記,與《高祖本紀》參照閱讀,便可詳知劉邦的這一特點。劉邦虛懷若谷、見賢思齊的胸懷又取決于他洞悉人性、知人善任的非凡才能,用人得當是劉邦奪取帝業(yè)、建不世之功的根本保障。
劉邦立帝后問眾卿,“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說,陛下與天下同利,項羽嫉賢妒能,打勝仗不授人功爵,得到土地不分人利益,所以他失天下。劉邦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馕,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zhiyan/lz/"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三十三章)了解自身優(yōu)劣,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長處,人盡其才,正是劉邦的看家秘籍。韓信與劉邦閑談時,一句“君善將將”道明了個中曲直。劉邦識人之老辣不僅可覘見生前,還可預(yù)設(shè)身后。病危之際,呂后問政,說陛下百年后,蕭何不在了,誰可接替相位。劉邦說,曹參可以。呂后問,曹參之后呢。劉邦說,王陵可以,但是王陵比較憨厚,讓陳平輔助他,陳平雖然智廣謀多,但不足以獨當一面。周勃為人厚重,安劉氏江山必定靠他,讓周勃做太尉,領(lǐng)兵權(quán)。呂后復(fù)問其次,劉邦說,以后的事你也不知道了。真是令人不得不心生欽佩,之后若干年漢朝的政治走向,甚至具體事件全都被劉邦言中。毛澤東盛贊他是高明的政治家實非謬夸,史實證明,劉邦的確是一位高瞻遠矚、富有戰(zhàn)略思維的大政治家。
劉邦的平民出身使他唯才是舉,不論貴賤,舉大事不拘小節(jié),這決定了漢初“布衣將相”形成的必然性。項羽是貴族后裔,天生帶有強烈的優(yōu)越感,盛氣凌人,用人唯出身論,所以生于貧家且有穢史的韓信雖天縱英才,但只能做個執(zhí)戟郎官。陳平名聲不佳,酈食其是劉邦討厭的儒生行列,可劉邦不計較這些,關(guān)鍵是看到這些人的才干能輔助自己成就帝業(yè),所以不拘一格地使用。不僅不看出身,連門戶之見劉邦也沒有,韓信、陳平、季布等人均為項羽舊僚,對于從敵對陣營分化過來的人,他毫無成見,而且大膽使用,為每個人搭建施展抱負的平臺,在戰(zhàn)爭史、政治史上樹立了“招降納叛”的經(jīng)典范例。
對待人才,除卻發(fā)現(xiàn)特長和用人不疑外,劉邦還知曉誘人以利的堂奧,每當手下立有功勞,他從不吝惜賞賜。韓信說劉、項最大的區(qū)別在于,項羽刻薄寡恩,屬下立下封爵戰(zhàn)功,印綬做好了,他卻舍不得頒發(fā),直到印角都被項羽摩挲圓了還不肯給人;而劉邦有功必賞,讓屬下有切實的利益,使人覺得跟著劉邦越干越有勁。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論語·為政》)在炎漢集團中,劉邦憑借高超的用人藝術(shù)使得“眾星拱之”,自己穩(wěn)穩(wěn)地坐在了北極星的位置上。
前文已述,“互見法”是《史記》獨有的寫作風(fēng)格,在《高祖本紀》篇中,司馬遷著重墨于劉邦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對他人性上的弱點、缺點沒有充分鋪陳,這就需要讀者通過他人的傳記加以補充?!俄椨鸨炯o》借范增之口道出劉邦貪財好色的本性,《留侯世家》、《淮陰侯列傳》表現(xiàn)他猜忌功臣的陰鷙,《酈生陸賈列傳》揭露他慢而侮人,詈人以為常事。司馬遷對劉邦之所以采用旁見側(cè)出的寫法,自然也有其不得已的苦衷。
上一篇:《留侯世家》鑒賞
下一篇:《史記·守業(yè)之路的引領(lǐng)者·劉敬叔孫通列傳》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