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故事·漢家清史內,計拙是和親
唐憲宗時,北方少數民族頻頻在邊疆挑起戰事,大臣們都主張和親,并且上疏言和親有五利。
憲宗沒有正面回答,對左右說:“聽說有一個士子善寫詩,就是名字有點古怪,是誰?”宰相問是不是包子虛、冷朝陽,憲宗都說不是。隨后,憲宗吟詩說:
山中青松陌上塵,云泥豈合得相親。
世路盡嫌良馬瘦,唯君不棄臥龍貧。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諾從來許殺身。
莫道書生無感激,寸心還是報恩人。
左右說,這是戎昱的詩。戎昱的姓是有一點怪,姓“戎”的人還真不算多。據說當時有一位御史中丞,名叫崔瓘,很看重戎昱的才華,但是不喜歡他的姓。他愿意把女兒嫁給戎昱,條件是戎昱得把姓名改了。當然,戎昱并沒有答應。
憲宗又接著說:“我還記得戎昱的另一首《詠史》。”詩云:
漢家清史內,計拙是和親。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
豈能將玉貌,便欲靜胡塵。
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
憲宗借戎昱的詩,已經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于是,大家都不再提和親的事了。
上一篇:唐代著名詩人·中唐·柳宗元
下一篇:唐代著名詩人·初唐·沈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