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鄒律
【出典】 《列子·湯問》:“師襄曰:‘子之琴何如?’師文曰:‘得之矣,請嘗試之。’于是當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呂,涼風(fēng)忽至,草木成實;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夾鐘,溫風(fēng)徐回,草木發(fā)榮;……師襄乃撫心高蹈曰:‘微矣,子之彈也!雖師曠之清角,鄒衍之吹律,亡以加之。’”晉·張湛注:“北方有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鄒子吹律暖之,而禾黍滋也。”
【釋義】 戰(zhàn)國時齊人鄒子,號談天衍。精于音樂,曾吹律以暖酷寒北地,使生五谷。
【例句】 舜弦廣播薰風(fēng)暖,鄒律潛消黍谷寒。(石孝友《鷓鴣天·冬至上李漕》2034)古時于冬至,君主召通曉音律的人調(diào)整音律。此詞作于冬至,句中活用“舜弦”與“鄒律”典表明時當冬至,大地即將回春。參見“伶?zhèn)悺睏l。
上一篇:典故《追風(fēng)驥》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鄒枚》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