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江西詩詞·宋元江西詩社·南宋江西詩社·吉安詩社群
吉安詩社群包括王庭珪詩社、郭應祥詩社、楊萬里吉州詩社、周必大同甲會、周必大三老會等幾個詩社。其中周必大齊年會、周必大三老會為怡老社團,類似于唐代白居易所結的香山九老會。這類社團大多是致仕官員所結,以怡情適性為目的。宋代怡老社很多,最著名的是司馬光與文彥博諸人所結的洛陽耆英會。吉安詩社群基本上為吉安籍本地人員所結,其中楊萬里和周必大當為吉安結社的主要人物。
王庭珪詩社
王庭珪《次韻張子家見訪惠詩》:
老去無才可致君,強從詩社立奇勛。忽逢天上張公子,應念臺州鄭廣文。風月何嘗千里隔,江山不用一錢分。能來鼓噪助余勇,氣壓淮淝百萬軍。[1]
據上,王庭珪當結有詩社,而張子家或亦參與。又據《王庭珪年譜簡編》,王庭珪被貶逐在其70歲時,77歲(1156)才從貶所返回,后一直居吉安至過世[2]。據詩自注:“仆嘗為逐客,故以臺州自況。”故該詩當作于其77歲之后。此詩社當亦差不多成立于其77歲之后,結社地為其家鄉吉安。
據王庭珪《用前韻贈別子家》詩自注“西掖舍人彥實之子”及《全宋詩》張擴小傳“張擴,字彥實,入為中書舍人”[3],張子家當為張擴之子。又王庭珪有《次韻張子家新除浙西撫干見寄》,張子家當曾任浙西撫干一職。
王庭珪生平參本書相應章節。
楊萬里吉州詩社
楊萬里《荊溪集·雨后曉起問訊梅花》:
……憶昔少年命同社,月里傳觴梅影下。一片花飛落酒中,十分便罰琉璃鐘。如今老病不飲酒,梅花也合憐衰翁。[4]
據上詩“憶昔少年命同社”云云,楊萬里少年時似與人結有詩社。又因楊萬里于1154年中進士之前一直居鄉,因此,該詩社當是楊萬里少年時與鄉人在家鄉吉州所結。
楊萬里生平參本書相應章節。
吉州詩社前期情況:
《江湖集·雪用歐陽公白戰律,仍禁用映雪訪戴等故事,賦三首示同社》:
夜映非真曉,山明不覺遙。盡寒無奈爽,且落未須銷。體怯心仍愛,顏衰酒強潮。毛錐自堪戰,寸鐵亦何消。[5]
《江湖集·和濟翁惠詩》:
語妙渾忘夜,杯行未厭頻。平生憎俗子,勝處要吾人。已結詩中社,仍居族里親。酒邊不著句,何許見天真[6]
《江湖集·和張器先十絕》之四:
我自窮愁坐綴文,何堪見子可憐生。兩窮政好同詩社,一戰猶須倩酒兵。[7]
《江湖集·和張慶長懷麻陽叔二首》之一:
舊雪才追送,新梅又作繁。欣逢上林雁,聊免管城冠。酒債多多在,詩盟久久寒。忽思十年事,有枕不能安。[8]
據上楊萬里諸詩,楊萬里當與濟翁、張器先、張慶長、麻陽叔諸人結有詩社。又據于北山著《楊萬里年譜》,《江湖集·雪用歐陽公白戰律仍禁用映雪訪戴等故事賦三首示同社》詩大約作于1164年,其余諸詩都作于1169年左右,且楊萬里于1164年從零陵返里至1170年三月赴官奉新期間一直里居[9]。因此,楊萬里與濟翁、張器先、張慶長、麻陽叔諸人在吉州所結詩社當活動于1164年至1170年間。
據楊萬里《誠齋集》卷第一百十四:“請予族弟炎正(字濟翁)作一啟以觧之”[10],濟翁當為楊炎正。楊炎正(1145~?),字濟翁,廬陵(今江西吉安)人。萬里族弟。寧宗慶元二年(1196)進士,調寧遠簿。五年,詔除架閣,未上即被劾落。嘉定初遷大理司直,三年,出知藤州,七年,罷。后以事戍瓊州,十年,始北歸。
張器先其人生平不詳。據楊萬里詩《和張器先十絕》:“舊聞我里子張子,七字端能出六奇。窮巷有門無剝啄,怪來佳客肯差池”,張器先當為楊萬里同鄉人,貧士。
麻陽叔當為楊輔世,其生平見楊萬里《達齋先生文集序》:“后四年,某自贛掾辭滿,乃歸南溪,卜筑于達齋之西,自是日還往相唱酬,非之官,無日不還往不唱酬也。后十二年,某宰奉新,達齋宰麻陽,亦數得書……達齋,諱輔世,字昌英,達齋其自號也。終官左宣教郎知沅之麻陽縣。得年五十。璧其長子也,次曰奎。淳熙甲辰十月二日侄具位萬里序。”[11]
慶長其人不詳,據楊萬里文《代慶長叔回郭氏親啟》,此人也當為楊萬里叔。
吉州詩社后期情況
楊萬里《江湖集·乙未(1175)和楊謹仲教授〈春興〉》:
歸歟還復換年芳,不分官梅惱石腸。黃帽政堪供短棹,白頭可更獻長楊。忽逢社里催搜句,安得花邊對舉觴。天上含香有知己,彈冠端復為王陽。[12]
據上詩,楊萬里亦當和楊謹仲結有詩社。因楊萬里于1174年至1177年間在故里吉州(據于北山著《楊萬里年譜》),故該詩社亦當大約活動在此期間內。考慮到楊萬里、楊謹仲詩社與楊萬里、濟翁、張器先諸人所結詩社前后相隔并不是很久,因此楊萬里與以上諸人所結詩社似有可能為前后相繼同一詩社。
楊愿(1106~1184),字謹仲,新喻(今江西新余)人。高宗紹興二十一年(1151)進士。年五十余方入官,歷縣主簿、郡博士,由吉州州學教授召主管車輅院,旋奉祠歸。孝宗淳熙十一年卒,年七十九。
周必大同甲會
周必大《葛先生潨墓志銘》:
……予自上印綬,與先生及歐陽伯威歲講同甲之會,月為真率之集。先生文華有余,凡予小圃草木猿鶴悉為賦詩,語新而事的,卷軸盈篋,今失良朋,能無永嘆。[13]
據上及周必大《慶元丁巳予與伯威歐陽兄徳源葛兄三講丙午齊年會徳源之子玢繪三壽圖求贊月日皆丙午也》《三月二十八日春華樓前芍藥盛開招歐葛二兄再為齊年之集次舊韻》,周必大當與歐陽伯威及葛徳源在廬陵結有同甲會。該同甲會持續時間當從周必大致仕(1195年)至葛潨過世(1200年)時為止。
歐陽鈇(1126~1202),字伯威,號寓庵,廬陵(今江西吉安)人。與周必大同年生,又同應舉,但屢試不第,乃篤意于詩。寧宗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七。(參周必大《歐陽伯威墓志銘》)
葛潨(1126~1200),字德源,廬陵人。四歲孤,又七年,母亡。依仲父唐州錄事參軍緯,苦學忘寢食,手抄書巨萬,無一字行草,淹貫經史。胡忠簡、周益國咸賓致為弟子師。(參周必大《葛先生潨墓志銘》)
楊萬里、周必大、周必正三老會
葉寘《愛日齋叢抄》:
渡江以來,有若史忠定六老圖,周益公二老堂會,清時勝事,各擅一門,豈惟家庭之慶?又有劉汭者,寫益公與兄乘成居士必正、楊文節為三老圖,平園、誠齋集有詩,亦廬陵佳話也。[14]
周必大《二老堂會七兄樂語(戊午)》:
早似機云入帝鄉,晚如廣受出咸陽。舊游應憶魚同隊,倦翼還欣雁著行。甲子八百九十朔,醉鄉三萬六千場。新陽漸漏春消息,二老風流日月長。[15]
周必大《劉訥畫廬陵三老圖求詩》:
同辭官路返鄉閭,兩骕骦中間以駑。前后顧瞻羞倚玉,支干引從偶連珠。三人不必邀明月,九老何妨續畫圖。從漢二疏唐尹后,相親相近此應無。[16]
楊萬里《劉訥敏叔秀才寫乘成先生平園相國及予為〈三老圖〉因署其后》:
旦奭行間著季真,黃冠不合附青云。《二南》風里君知么,添個委蛇退食人。
劉郎寫照妙通神,《三老圖》成又一新。只道老韓同傳好,被人指點也愁人。[17]
據上,周必大1195年致仕(參《全宋詩》周必大小傳)歸家廬陵后當與七兄周必正有二老堂之會。因楊萬里賦閑歸吉安后的加入,此二老會變成三老會。此三老會活動時間當在1195至1204年(周必大卒年)之間。
周必正(1125~1205),字子中,自號乘成,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必大從兄。以祖蔭補將仕郎,監潭州南岳廟。久之,調司戶參軍,改知建昌軍南豐縣。秩滿,除主管官告院,進軍器監丞。出知舒州。孝宗淳熙中徙知贛州。擢提舉江東常平茶鹽公事。寧宗開禧元年卒,年八十一。
郭應祥詩社
郭應祥《菩薩蠻·三月六日靜勝小集》:
去年今日游稽古。斕斑曾著萊衣舞。四世共團欒。津然一笑歡。歸期今不遠。孥累俱先遣。猶有社中人。相從寂寞濱。[18]
據“猶有社中人。相從寂寞濱”云云,郭應祥許與人結有詩社。又據王福美《郭應祥仕履考》:郭應祥于1204年至1207年間官江西吉州泉江令,這首詞作于1207年。據此,該詩社當是1204年左右郭應祥官吉州泉江任上所結[19]。
郭應祥(1158-?),字承禧,號遁齋。臨江軍(今江西省清江縣)人。淳熙八年(1181)進士。曾在楚、越一帶做官,仕履不可考。著有《笑笑詞》一卷。
注釋
[1]《全宋詩》,第25冊,第16819頁。[2]蕭東海:《王庭珪年譜簡編》,《吉安師專學報》1994年第3期,第84頁。[3]《全宋詩》,第24冊,第16045頁。[4]《全宋詩》,第42冊,第26230頁。[5]《全宋詩》,第42冊,第26092頁。[6]《全宋詩》,第42冊,第26133頁。[7]《全宋詩》,第42冊,第26133頁。[8]《全宋詩》,第42冊,第26139頁。[9]于北山:《楊萬里年譜》,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84~137頁。[10]楊萬里著,王琦珍整理:《楊萬里詩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822頁。[11]《楊萬里詩文集》第1253頁。[12]《全宋詩》,第42冊,第26156頁。[13]周必大:《葛先生潨墓志銘》,《文忠集》卷七十二,文淵閣《四庫全書》本。[14]葉寘:《愛日齋叢抄》卷二,《四部叢刊》本。[15]《全宋詩》,第43冊,第26823頁。[16]《全宋詩》,第43冊,第26793頁。[17]《全宋詩》,第42冊,第26640頁。[18]唐圭璋編:《全宋詞》,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2217頁。[19]王福美:《郭應祥仕履考》,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2年增刊,第96頁。
上一篇:明代江西詩詞·明前期江西詩詞·臺閣體前期詩人楊士奇·臺閣體盟主楊士奇
下一篇:明代江西詩詞·明末清初江西詩詞·明代江西詩社·吉安詩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