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物類·就題烘襯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史達祖《春雨詞》煞句:“記當日、門掩梨花,剪燈深夜語。”就題烘襯推開去,亦是一法。(李佳《左庵詞話》 卷下)
【詞例】
綺 羅 香
詠 春 雨
史達祖
‘做冷欺花,將煙困柳,千里偷催春暮’。盡日冥迷,愁里欲飛還住。驚粉重、蝶宿西園,喜泥潤、燕歸南浦。最妨它佳約風流,鈿車不到杜陵路。沉沉江上望極,還被春潮晚急,難尋官渡。隱約遙峰,和淚謝娘眉嫵。臨斷岸,新綠生時,是落紅,帶愁流處。記當日,門掩梨花,剪燈深夜語。
【解析】 烘襯,就是烘托映襯。這是詩詞中常用的藝術手法。對于人物形象和客觀事物,可以作正面描寫,也可以從側面烘襯。但只有正面描寫是不夠的,必須輔之以側面烘托,因為烘襯能使事物形象富有空靈感,能調動讀者的想象力。它所創造的藝術境界常常是正面描寫所達不到的。
優秀的漢樂府民歌 《陌上桑》 中,對秦羅敷這個美麗的采桑女形象,有著正面的描寫:“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作者通過羅敷的衣著打扮,從正面描寫她的美貌,但僅有正面描寫是遠不夠的。于是,作者又從側面進行烘襯:“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通過羅敷的美貌在行者、少年、耕者、鋤者中引起的強烈反響,來烘托羅敷容貌之美,這比正面描寫她的美麗,給讀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和更深刻的印象。
烘襯,又可分為正襯和反襯。詩詞中的反襯,有人物形象的反襯,景物形象的反襯,氛圍色調的反襯、思想感情的反襯等。其具體用法是多種多樣的。辛棄疾的名作《青玉案·元夕》,就包含著人物形象、氛圍色調、思想感情等多種反襯。作者用雍容華貴、歡聲笑語的貴婦來反襯其所尋求的“意中人”的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獨特品格; 用熱鬧的燈火游樂場面來反襯 “意中人”所處的 “燈火闌珊”的角落。通過反襯,這一 “意中人”形象就顯得格外突出鮮明。
烘襯手法,在詠物詞中是運用得最為普遍的。這是由詠物詞的性質所決定的。張炎說: 詠物詞 “體認稍真,則拘而不暢; 摹寫差遠,則晦而不明。”(《詞源》 卷下) 吳衡照也說:“詠物雖小題,然極難作,貴有不粘、不脫之妙。”(《蓮子居詞話》)這就是說,好的詠物詞,對所詠之物,既要刻劃形象,又要攝取神理; 既形似又神似; 既摹寫所詠之物,又不留滯于物。這就決定寫詠物詞,既有正面描寫,然而更多的是側面烘襯。
史達祖的詠物詞,刻劃精工,取形而又取神,且能不留滯于物。《綺羅香 ·詠春雨》就是這類詞的杰作。這首詞的上片,描寫春雨以及蝶、燕和人在春雨中的感受。開頭三句 “做冷欺花,將煙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寫出春雨的寒冷欺凌著百花,春雨濺起的水氣圍困著垂柳,在千里原野上催促著時光流逝,不覺已是暮春時節。作者沒從正面落筆寫春雨,而是從物的感受與人的視覺摹寫如煙如愁的細雨,并渲染出陰沉昏暗的氛圍。這三句刻劃春雨極為傳神。“盡日”二句,寫整天處于陰暗迷茫的環境中,春雨欲下還停、無可奈何的愁緒。上面的 “千里”句寫下雨空間之廣,這里的 “盡日”句寫下雨時間之長。往下,即從側面烘托,“驚粉重”二句,先寫物對冥迷春雨的感受:蝴蝶飛向西園棲宿,因雨濕翅而驚訝蝶粉加重; 春燕飛歸南浦,高興地銜著被雨水滋潤的泥土。作者用擬人化手法,寫出蝶、燕的神態。“最妨它”二句,再寫人對冥迷春雨的感受: 綿綿春雨,鈿車難出,妨礙了與情人同游杜陵勝地的佳約。這兩句是從周邦彥 《大酺 ·春雨》: “行人歸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車轂”化出,承愁雨之意,寫到懷人,以領起下片。詞的下片,從開闊處寫雨景,抒發望遠懷人之情。“沉沉”三句,寫臨江望遠,意境開拓。在陰沉昏暗的江邊遠望: 暮色蒼茫,春雨帶來潮水上漲,將官家渡口淹沒,難以尋找。這與上片結句“鈿車不到杜陵路”呼應。因春潮阻隔,官渡難尋,斷了赴約的希望。“還被”二句,是化用韋應物 《滁州西澗》:“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詩意。“隱約”二句,寫隱隱約約的遠山,就象情人含淚愁苦時的眉黛,此處是化用卓文君的典故:“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西京雜記》)將眉色似遠山,反過來說遠山似愁眉。山乎?眉乎?似真似幻,由遠山的感發引出對情人的懷念。“隱約”二句寫的是雨中遠景,“臨斷岸”二句,轉寫雨中近景: 臨近高岸,綠水新漲,花落水流,帶走春愁。此二句最為姜夔所稱賞:“能融情景于一家,會句意于兩得”,且含有新陳代謝、隨時光推移,美好事物不能常留的哲理意味。煞句“記當日,門掩梨花,剪燈深夜語”,推開一層,回憶昔日的美好生活。“門掩”句,語出李重元 《憶王孫》: “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剪燈”句,是化用李商隱 《夜雨寄北》: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句意。作者用當年與情人于雨打梨花之深夜剪燈細語的情景反襯今日思念情人的愁苦心境。結語寫得幽閑貞靜。
全首詞用筆細膩,摹寫入微,層層烘襯,富于情韻,意趣深遠,情文并茂,不愧為詠物詞之上品。薛礪若給此詞以高度評價:“其詞境之婉約飄逸,則如淡煙微雨,紫霧明霞; 甚造語之輕俊嫵媚,則如嬌花映日,綠楊著雨。他將這三春景色寫得極細致而逼真。他不獨寫盡春天的外表、簡直將 ‘春之魂’ 都收入他的詩句了。在他的詞中,有這樣明媚的春光,有這樣如絲的細雨,有這樣輕倩的小燕……一一映入我們的眼底心里。真是一個令人沉醉的春天呵! 他是古今一個最大的詠春詩人。”(《宋詞通論》)
史達祖寫詞,師承周邦彥,并深得周氏之長,故陳廷焯說:“梅溪全祖清真,高處幾于具體而微。”“梅溪《東風第一枝·立春》,精妙處竟是清真高境。”(《白雨齋詞話》 卷二) 如果將史達祖這首 《綺羅香·詠春雨》 與周邦彥的 《大酺·春雨》 細加比較,我們也能看到前者在思索安排、富艷精工方面深受后者之影響。
上一篇:詠物類·得物之神理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寫景類·寫遠景如畫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