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類·攬景興懷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詞寥寥數十字,寫出步步留戀,步步凄惻。當戎馬流離之際,不難于慷慨,而難于從容。偶然攬景興懷,非平日學養醇至不辦。興祖以一官一邑,成仁取義,得力于義方之訓深矣。(況周頤 《蕙風詞話續編》 卷一)
【詞例】
減字木蘭花
題雄州驛
蔣興祖女
朝云橫度,轆轆車聲如水去。白草黃沙,月照孤村三兩家。飛鴻過也,百結愁腸無晝夜。漸近燕山,回首鄉關歸路難。
【解析】 “攬景興懷”無非是攬取自然景物來抒發內心的情感,這本是詩詞慣用的技法,況氏在評蔣興祖女 《減字木蘭花》 詞時何以特意將此點提出呢?這還得從蔣女之詞說起。詞人之父蔣興祖為北宋末人,例 《宋史·忠義傳》 中,在金兵犯京師時與妻子、兒子不屈而死。詞人大概就是這個時候為賊人所擄。據元人韋居安 《梅磵詩話》 卷下載:“靖康間,金人犯闕,陽蔣令興祖死之。其女為賊虜去,題字于雄中驛中,敘其本末,仍作《減字木蘭花》詞。蔣令浙西人,其女方笄,美顏色,能詩詞,鄉人皆能道之。”這就是此詞寫作時的大致背景。詞是怎么寫的呢?詞的上片純是景物: 早晨上路很早 (也許根本就是不分早晚,晝夜兼程),一片片云彩從頭上橫著飄過,轆轆的車聲像水一樣連綿不斷。滿眼望去,一片白草黃沙,凄冷的月光照著只有三兩戶人家的孤零零的村莊。這里幾乎沒有一個字提到人物的內在情感,差不多全是白描,可就在這白描的景物中又似乎無處不滲透或充溢著人物的愁苦,“朝云”二句可以見出主人公被擄掠北行的感受和心理,而白草黃沙的凄涼、孤村冷照的寥落似乎正在訴說著人物內心的悲苦、愁恨和絕望。詞的下片自然是寫到了情,但仍是從景物中來。比如過片處先寫鴻雁飛過,然后再說不分晝夜的百結愁腸,這就毫無斧鑿之痕跡。結尾 “漸近燕山,回首鄉關歸路難。”與詞的開頭遙相呼應,把身不由己、懷戀故土的情態寫得十分傳神。難怪況氏說它 “寥寥數十字,寫出步步留戀,步步凄惻”了,的是 “攬景興懷” 中不可多得的佳構。
宋詞中攬景興懷的作品自然不少,不僅是詞,即使在詩、賦或曲中也是觸處可見。從蔣氏女之詞和況氏之評中似乎可以提出如下三點來討論 “攬景興懷”的寫法: 第一,在倉皇中見從容,在激烈時見平淡,或者說是以從容顯倉皇窘迫,以平淡顯慷慨激烈,也就是況氏所謂 “當戎馬流離之際,不難于慷慨,而難于從容”的意思。但這和 “攬景興懷”有何干系?大有干系,因為人們在閑暇從容時才有閑情逸致觀覽景色,現在卻把景置于倉皇激烈之時,自有一種奇特的效果。比如,對于蔣氏女來說,父母被害,家毀人亡,自身被擄,背景離鄉,人生中還有比這更悲苦的事情嗎?正是該呼天搶地、長歌不足以當哭的時候,但她在詞中卻好整以暇地寫起景物來,這是不是有點不合時宜?其實這正是詞人的高明處,不寫情而寫景,不僅不表示 “無”情,而恰恰表示著 “多”情。你看 《詩經·采薇》 中寫戰士久戌歸來,也只是寫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但其中的百感交加卻有文字所不能道者。所以蔣氏女之詞的寫景正是以無當有,正是寫情,而且是極為激烈的情。“此地無聲勝有聲”,這已是把情寫到了無以復加的極致了。第二,寫景見情,貴在自然無痕,稍有忸怩造作之態,便已落了下乘。蔣氏女之詞的寫景似乎毫不費力,從一路的視覺聽覺里隨手拈來,又信筆安插在詞中,竟成絕好文字。試再舉幾例。如姜白石 《點絳唇》: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云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今何許?憑欄懷古,殘柳參差舞。”上片也純是寫景,但那太湖西畔隨云無心而去的燕雁,那黃昏時分商略著作云作雨的清苦山峰,以及這一切所構成的景象,總是透著某種難以言說的情緒,為下片的 “興懷”作準備。下片似乎稍有提點,但到結尾處又仍然以景作收束。其中的情感或吞或吐,似乎無處可尋而又無處不在。他的另一首名篇 《揚州慢》,其中寫景如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等,無不是眼中所見,耳中所聽,但更是心中所感,這感念又是如此紛雜、如此幽深、如此濃重,以至于觸目之景無不孕情育意,郁郁勃勃,不可遏止。這就是由景所感發的情,也就是 “攬景興懷”。第三,“攬景興懷”實際上講的是景和情的關系,也就是自然(景) 與人的關系。除此之外,其中是否還有更深刻的文化意蘊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它源于中國人“天人合一”的古老的哲學傳統,特別是在道家哲學里,“天”(自然)、人本來就是不可分的:“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所以人應歸到自然中去。既然天 (自然) 和人還有這么一段“血緣”關系,那么物之“情”與人之“情”可以交相互通也就沒什么可驚怪的了。所以 《文心雕龍·物色篇》 中說:“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是以獻歲發春,悅豫之情暢; 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 天高氣清,陰沈之志遠; 霰雪無垠,矜肅之慮深。歲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遷,辭以情發。”人“情”因物“情”而變遷,所以人不妨“攬景”以“興懷”。這正是“攬景興懷”的哲學依據。宋詞中以春光之繚亂寫相思之纏綿,以秋色之寥落寫羈旅之孤寂,以花柳贊美人之姿色,以松梅寫人之品格,如此等等,都有這“攬景興懷”的道理在。
上一篇:創新類·脫胎法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抒情類·攬鏡自照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