喓喓草蟲,① 秋來蟈蟈喓喓叫,
趯趯阜螽。② 蚱蜢蹦蹦又跳跳。
未見君子, 長久不見夫君面,
憂心忡忡。③ 憂思愁緒心頭攪。
亦既見止, 我們已經相見了,
亦既覯止,④ 我們已經相聚了,
我心則降。⑤ 心兒放下再不焦。
陟彼南山,⑥ 登到那座南山上,
言采其蕨。⑦ 采集蕨菜春日長。
未見君子, 長久不見夫君面,
憂心惙惙。⑧ 憂思愁緒心發慌。
亦既見止, 我們已經相見了,
亦既覯止, 我們已經相聚了,
我心則說。⑨ 心兒歡欣又舒暢。
陟彼南山, 登到那座南山上,
言采其薇。⑩ 采集薇菜春日長。
未見君子, 長久不見夫君面,
我心傷悲。 憂思愁緒心悲傷。
亦既見止, 我們已經相見了,
亦既覯止, 我們已經相聚了,
我心則夷。(11) 心兒平靜又安詳。
(程俊英譯)
【注】①喓喓(yao腰):蟲鳴聲。草蟲:即蟈蟈。②趯趯(ti):蟲跳貌。阜螽(zhong):即蚱蜢。③忡忡(chong):心神不安貌。④覯(gou):通“媾”、“遘”,相聚。止:語尾助詞。⑤降:放下。⑥陟(zhi):登高。⑦言:乃。蕨:野菜名,初生似蒜,莖呈紫黑色,可食。⑧惙惙(chuo):憂慮不安貌。⑨說(yue):通“悅”。⑩薇:野菜,又名巢菜、野碗豆??墒?。(11)夷:平。此處指心里平靜。
這是一首情歌。它描寫一位女子懷念丈夫時的憂傷情緒以及她與丈夫會面時的喜悅心情。
全詩分三章,每章都是從季節景物寫起,再寫到人物行動和內心變化。思婦的心理流程是由憂到喜,變痛感為快感。
這首詩在藝術上最突出的特點是描寫女子的心理變化過程。總起來看,三章都是寫女子由“未見君子”到“亦既見止”,但各章所描寫的憂和喜的具體形態各有不同。它多少道出了女子內心的微妙變化,看出這位思婦對愛情是多么地真摯和熱烈。
為了表達思婦的心理活動過程,作者主要采用了三種手法:
(一)以景現情。第一章開頭兩句以秋蟲起興,把人物的心理活動置于秋天的背景中。“喓喓草蟲”是以秋蟲的鳴聲來襯托人物的孤寂感;“趯趯阜螽”是為“憂心忡忡”作鋪墊,那跳躍的蚱蜢正好與人物心情的動蕩不安相適應。前者從聽覺上寫,后者從視覺上寫。第二、三章又把人物的活動置于春意盎然的季節里。和第一章不同之處是八人物采野菜的行動中把季節的轉換、內心的變化襯托出來。由秋至春,這對于思婦來說是段漫長的時間,思念之情愈積愈深,盼望相聚的欲望愈來愈強烈?!摆毂四仙健惫倘皇菫榱瞬赊?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ng/luming/20181023586.html"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采薇,但從思婦的內心活動來說,還是想著能夠登山遠望,期待夫君能從遠方歸來。
(二)由實寫到虛寫。方玉潤《詩經原始》云:“本說‘未見’,卻想及‘既見’情景,此透過一層法也。”的確如此。全詩寫思婦與夫君“未見”是實,這情形當然是令人十分憂傷而失望的,然而人的心理活動往往會把現實環境沒有或不能實現的事寄托在想象之中,即通過想象中的美滿情景來滿足心理上的一時需求。這首詩中的思婦就是通過“既見”、“既覯”的設想,使自己原來的憂愁得以排除,心理得到暫時的平衡。這種由實到虛、虛實結合的寫法,對于表現思婦相思之情是十分貼切的。從先憂后喜的心理變化過程來看,也很符合人物感情發展的真實性和邏輯性。
(三)從章句和用字的處理上也可看出作者的匠心:注意刻劃人物心理的微妙變化。先從思婦“未見君子”時的心情看:第一章是“憂心忡忡”,第二章是“憂心惙惙”,第三章是“我心傷悲”?!扳玮纭?、“惙惙”、“傷悲”雖然都是寫憂愁,但三者在表情達意的分寸掌握上是有所區別的,在表現形態上也是有所區別的?!扳玮纭笔切稳莩罹w使得心緒惶惑;“傷悲”是心情痛苦到難以抑制的程度,或長吁短嘆,或傷心落淚,乃至失聲痛哭。這說明思婦“未見君子”時的憂愁和悲傷。它是隨著思念之情、時間的進程,由弱到強,由淺入深。再從思婦與夫君“既見”、“既覯”時的心情看:第一章是“我心則降”,第二章是“我心則說”,第三章是“我心則夷”?!敖怠敝感膬悍畔?,亦即放心。詩中的思婦,對出遠門而久久未歸的丈夫,必然會有許多不放心的地方;一旦看見丈夫平安歸來,自然才會放心。“說”是歡喜。這是從內心到外表來寫思婦的高興樣兒,所謂喜形于色。在情感的表現上比側重內心描寫的“降”要強烈、外露得多。“夷”,平。馬瑞辰《通釋》云:“心平則喜。“情感得到安慰,心情自然顯得平靜安詳?!耙摹弊衷谶@里把思婦在情感上得到的滿足,微妙地體現出來了。
上一篇:《苕之華》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菀柳》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