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類·意激烈,語溫婉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 夢窗 《金縷曲》(陪履齋先生滄浪看梅) 云:“華表月明歸夜鶴,問當時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濺清淚。”后疊云:“此心與東君同意,后不如今今非昔。兩無言相對滄浪水。憶此恨,寄殘醉”。感慨身世,激烈語,偏說得溫婉,境地最高。若文及翁之 “借問孤山林處士,但掉頭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不免有張眉怒目之態。(陳廷焯《白雨齋詞話》 卷二)
求詞于吾宋者,前有清真,后有夢窗。此非渙之言,四海之公言也。(尹渙 《夢窗詞序》)
【詞例】
金 縷 曲
陪履齋先生滄浪看梅
吳文英
喬木生云氣,訪中興、英雄陳跡,暗追前事。戰艦東風慳借便,夢斷神州故里。旋小筑,吳宮閑地。華表月明歸夜鶴,嘆當時、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濺清淚。遨頭小簇行春隊,步蒼苔、尋幽別塢,問梅開未?重唱梅邊新度曲,催發寒梢凍蕊。此心與、東君同意,后不如今今非昔,兩無言、相對滄浪水。懷此恨,寄殘醉。
【解析】 詞尚清空,但清空中要含沉厚; 詞尚妥溜,但妥溜中要有奇創; 詞應寫淡語,但淡語要蘊深意; 詞應寫壯語,但壯語要饒韻味; 詞應寫秀語,但秀語要藏骨氣。只有這樣對立的統一,才能發揮詞的深刻表現性質。而這深刻的表現性質是與作為審美主體的作者的生活體驗、感情相對應的。為此、劉熙載指出:“詞莫要于有關系,張元幹、仲宗因胡邦衡謫新州,作 《賀新郎》 送之,坐是除名,然身雖黜而義不可沒也。張孝祥安國于建康留守席上賦 《六州歌頭》,致感重臣罷席。然則詞之興觀群怨,豈下于詩哉!”(《藝概·詞曲概》)為此、陳廷焯乃盛推夢窗 《金縷曲》: “感慨身世,激烈偏說得溫婉,境地最高。”(《白雨齋詞話》 卷二)《金縷曲》 的境地高處、在于運意深遠。寫游滄浪亭,旨在憑吊韓世忠; 借賞梅而發,處處感及時事。在夢窗詞中別成一體。楊鐵夫在 《箋釋》 中說:“夢窗詞專寫懷抱,少及時事,即事寄慨者止此。他詞纏綿悱惻,此詞獨慷慨悲歌,一洗本來面目。”
《金縷曲》 的上闋、從滄浪亭的景物寫起。借景吊古,抒發緬懷抗金英雄韓世忠的慷慨之情。以生云氣的參天喬木喻韓世忠為南宋王朝世臣的高大形象。其深意則在暗引“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孟子·梁惠王下》)用“訪中興”引出作者緬懷“英雄陳跡”,從而“暗追前事”。韓世忠于建炎四年 (1130)率軍擊敗金人與劉豫的合兵入侵,“論者以此舉為中興武功第一。”(《宋史·韓世忠傳》)此詞寫于嘉熙二年 (1238) 正月 (夏承燾 《吳夢窗系年》),距韓世忠抗金獲勝已有一百零八年。朝政長期為投降派所把持,主張抗金者被黜,指斥弊政者遭貶。于是國勢日蹙,民生涂炭。作者“暗追前事”,寫出無可訴告的苦悶與激憤。在憑吊中、寄慨萬端,抒發出激烈之情。“戰艦東風慳借便,夢斷神州故里”,用一慳字,反用周瑜借東風之便,大破曹操軍隊于赤壁的故事。慨嘆黃天蕩之戰,恨未能象赤壁之戰那樣徹底消滅金軍。建炎三年(1129)、金兀術以十萬之眾渡江,韓世忠僅率八千之師,與“二酋相持黃天蕩者四十八日”,金兀術計窮,不得已鑿新河遁走。(見《宋史·韓世忠傳》)然而一代民族英雄、愛國名將,卻被國賊秦檜褫奪了兵權,投閑置散,以至引退。只能口不言兵,“旋小筑、吳宮閑地”,縱酒西湖以自娛,度無可奈何的生活。作者在緬懷中想象韓世忠的英靈猶在,報國之志常存,當月明之夜,應如丁令威化鶴歸來。《搜神記》載:“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于靈虛山,后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歲今始歸,城郭如故今始非。’”借此典故慨嘆中興局勢已去,物是人非。如果花竹有知,也會象枝頭露那樣灑下清淚吧。在溫婉語中富有激烈的感懷。
下闋,開始緊扣“陪履齋先生滄浪看梅”題意,從游春賞梅著筆,即事傷今。遨頭指知州出游。《成都記》載:“太守出游,士女則于木床觀之,謂之遨床,故太守為遨頭”。在此詞則指吳潛。先寫作者從吳潛一行,成為小簇游春隊伍,到清靜角落尋幽問梅。然后轉寫作者與吳潛的唱和。“重唱梅邊度曲”,指此詞與吳潛所寫《賀新郎》(滄浪亭和吳夢窗韻)一詞。“摧發凍蕊”,意為作者度曲乃受吳潛的感發,如凍蕊之被摧發。這與下句中的“東君”、在意義上亦相銜接。因此,隨之寫出“此心與東君同意。”“東君”、意在雙關,隱指吳潛,明指春神,以照應“凍蕊”。作者放眼現實,看到“后不如今,今非昔”,國勢如江河日下的情況,對朝廷的群小噂沓,只能將憤恨之情藏在內心。吳潛曾幾次上書,直言敢諫,但終遭劾落。只能“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只能“兩無言,相對清江水”,在沉沒中表達激烈情懷了。為此,最后寫出惟有借酒澆愁,寄情于殘醉中以消除心中的積憤。
此詞寫景抒情,在溫婉語中能將作者在創作的心理結構里所蘊藏的山河殘破的現實與拯救國家的理想這一激烈的沖突含蓄地揭示出來。使讀者在玩味中領會到慷慨激烈之情。葉燮指出這一道理:“可言之理,人人能言之,又安在詩人之言之; 可征之事,人人能述之,又安在詩人之述之?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遇之于默會意象之表,而理與事無不燦然于前者也。”(《原詩》)慷慨激烈的抗金主張,在當時已成為不可言或難言之理,不可述或難述之事。而夢窗在 《金縷曲》 中,能以溫婉語寫出,使讀者默會于意象之表,使理與事燦然于讀者之前,這是此詞“境地最高”處,也是審美價值所在。
上一篇:風格類·意氣豪宕超逸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風格類·豪氣縱橫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