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類·意氣豪宕超逸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 此詞不過嘆其久于杭州,未蒙內召耳。次闋,見人地相得,便欲訂終焉之意。未免有激之言,然意自爾豪宕。(黃蓼園 《蓼園詞選》)
【詞例】
八聲甘州
寄參寥子
蘇 軾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記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他年、東還海道,愿謝公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解析】 晚唐五代詞,內容多寫閨帷行役,艷情閑愁。宋代前期的柳永制作了很多篇幅較長又諧合音律的慢詞,突破了唐五代一般小令艷詞的格式而受到社會歡迎,被稱為詞之一大變。但是,其詞主要是變換了花間派描寫的方式,于內容并無多少改變。直至蘇軾詞出,才大大擴展了詞的反映面,舉凡報國壯志、愛國情懷、懷古思今、民生疾苦、農村生活、貶居生涯、親朋友情、山水景色等,皆赴集筆端,開創了詞之“豪放”一派。早在蘇軾死后不久,王灼就說蘇詞“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碧雞漫志》 卷2) 胡寅的評價則更高:“及眉山蘇氏,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于是花間為皂隸,而柳氏為輿臺矣?!?《酒邊詞序》)這首 《八聲甘州》 便有“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之致。
此詞的寫作時間,據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后集》 卷39說,是在元祐六年 (1091)三月六日。那時,蘇軾55歲,正在 “知杭州”任上,已接到調回中央任翰林學士的旨命。離別杭州時,他作此詞寄贈好友僧人道潛 (字參寥)。
上闋抒寫自己離杭時的復雜心態。開端兩句,以壯偉矯健之筆,描寫錢塘江潮漲潮落的磅礴氣勢,使人胸膽開張,精神大振。早在熙寧四年 (1071) 起,蘇軾就曾任杭州通判三年,對錢塘江潮印象極佳,作有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 等詩。這次 “知杭州”二年,自然對錢塘江的印象更深了。所以臨別杭州揮毫作詞,首先想到錢塘江潮。詞人推測潮水之涌來及退落乃是天地 “有情”與 “無情”所致,真可謂感情豐富、想象瑰奇。以后三句,詞人由錢塘江的潮漲潮落想起時間推移之速,以 “問”字領起,表達了他對于宇宙、自然的起源及歷史演變的思索,與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水調歌頭》)有異曲同工之妙。西興浦口,在今浙江蕭山西北,地當錢塘江渡口,又為浙東運河起點?!安挥盟剂拷窆?,俯仰昔人非”,是詞人對于光陰倏忽、人事代謝、禍福無常的深沉感慨。蘇軾少年得志,21歲中進士,先后任福昌主簿、鳳翔判官及殿中丞。但以后卻命途偃蹇,多災多難。神宗時因不滿王安石變法的一些過激做法,于朝廷難以立足,請調外任,出為杭州通判,后轉知密州,徐州、湖州。元豐二年(1079)因作詩針砭新法流弊,被捕解京,入御史臺獄,這就是著名的 “烏臺詩案”。出獄后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謫居黃州達四年之久。神宗死,舊黨司馬光上臺,又奉召回京,任翰林學士兼侍讀、龍圖閣學士等官。因不滿司馬光對新法的全盤否定,復受攻擊,又請外調,出知杭州。經歷了這些宦海風波,難怪蘇軾要發此嗟嘆?!罢l似東坡老,白首忘機”,情緒又從低沉抑郁忽而轉為曠達,豪宕,謂自己年邁發白,自甘恬淡,已無與世相爭之意,世上之人,誰能象我?
下闋傾吐摯友之誼。換頭 “記取”三句,筆調淡雅、清新,寫出記憶中最為美好的一幕: 與參寥子于春光爛漫之時,攜手暢游于煙雨霏霏、滿目青翠的西子湖畔。如此描寫,詞人尚嫌不足,便進一步直抒其情:“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象你我之間這樣情投意合、親密無間的友情,世上大概是很少有的了。參寥子與蘇軾交誼甚深。兩人初會于徐州,即一見如故。蘇軾貶謫黃州,他曾不遠千里相隨; 蘇軾至杭,他卜居智果精舍,與軾時相往來; 后蘇軾貶海南,他又欲渡海相從,經軾作書力戒乃止。所以蘇軾這樣寫,并非夸飾,完全是真情流露。以下數句,與參寥子相約后期?!凹s他年、東還海道,愿謝公雅志莫相違”,用東晉謝安事?!稌x書·謝安傳》 曰:謝安位高招忌,“及鎮新城,盡室而行,造泛海之裝,欲須經略粗定,自江道還東。雅志未就,遂遇疾篤。”蘇軾用此典故,是向參寥子表明心跡: 此去朝廷,決不貪戀祿位,以后一定要歸隱杭州,再圖相聚。然而,飽經宦海浮沉、年逾 “知命”的蘇軾對此并無十分把握,所以用一 “愿”字?!拔髦萋?,不應回首,為我沾衣”,亦用謝安事。謝安出鎮新城后不久,患病甚重?!霸t遣侍中慰勞”,遂還都城健康,車輿八西州門。未幾病卒。謝安與其甥羊曇情誼深厚。安歿后,羊曇 “輟樂彌年,行不由石州路”。一次羊曇因酒醉誤至西州門,人告之,遂慟哭而去。蘇軾下 “不應回首”四字,本是希望自己此番赴京任職,能一切順利,不要發生類似羊曇慟哭西州門之事,這樣,今后便能實現歸隱的宿愿。然而,他拈此事入詞,卻從反面說明其潛意識深處實有殷憂在。在曠達開朗的表象背后,有絲絲涼氣暗暗逸出。
盡管如此,從總體而言,這首詞的風格仍然是豪宕超逸的。詞人在赴京任職惜別友人時,并不說悲悲切切的凄涼話,而是從眼前的壯闊氣象寫起,進而思考自然與人生的根本問題,坦露自己豁達大度、恬然自處的襟抱,毫無遮掩地傾訴與朋友的赤誠感情,并表示最終要掙脫宦途羈絆,實現歸隱山林的“雅志”。吟味此詞,確實能使我們感受到東坡先生的飄溢才氣、宏放思想、超曠胸懷、純厚性情。魯迅說過,從血管里出來的都是血,從噴泉里出來的都是水。正因為蘇軾秉具豪宕超逸的體性、才情,才形成了此詞豪宕超逸的風格。
上一篇:風格類·清微淡遠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風格類·意激烈,語溫婉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