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類·渾灝流轉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姜夔《長亭怨慢》“漸吹盡枝頭香絮”麥丈云: 渾灝流轉,奪胎稼軒。(梁啟超 《飲冰室評詞》)
【詞例】
長亭怨慢
姜 夔
予頗喜自制曲,初率意為長短句,然后協以律,故前后闋多不同。桓大司馬云: “昔年種柳,依依漢南; 今看搖落,凄愴江潭;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此語予深愛之。
漸吹盡、枝頭香絮,是處人家,綠深門戶。遠浦縈回,暮帆零亂向何許?閱人多矣,誰得似、長亭樹?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日暮,望高城不見,只見亂山無數。韋郎去也,怎忘得、玉環分付?第一是、早早歸來,怕紅萼、無人為主。算空有并刀,難剪離愁千縷。
【解析】所謂“渾灝流轉”,是指詞作的境界壯闊,筆致回環流動。詞自晚唐溫韋以來,風格主要是綺麗婉弱一路的。情感纏綿、筆致曲折的作品固不乏見。姜夔 《長亭怨慢》 抒寫兒女戀情卻能寫得“渾灝流轉”,確實別具一格。
姜夔詞往往配有一個小序,有些不免語意同本詞重復,減少了詞的韻味。但就這首詞來看序同詞卻珠聯璧合,相映成趣。他先講了這首詞的創作方式,然后寫到:“桓大司馬云:‘昔年種柳,依依漢南; 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此語予深愛之。”這里講的桓大司馬指東晉時北征的大司馬桓溫,他曾 “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瑯玡時種柳已皆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折條,泫然流淚。”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其人英雄,其語感慨深沉。但這里引言并不是桓溫之言,而是出自北朝周、庾信的 《枯樹賦》,當然庾信的賦化用了桓溫的典故。可見詞人記憶上有些差誤。但這并未影響意思的表達,也不妨礙它的藝術魅力。引句寫柳之依依與搖落江潭對比,本來就有深沉闊大的感慨。以“樹猶如此”為鋪墊襯托“人何以堪”,筆勢更騰轉有力。健筆凌云的庾信文章,本身就“渾灝流轉”,又由于是寫柳樹,折柳贈別念別又是古人習俗,這樣姜夔就以引言的形式把借垂柳抒今昔感、別離情的托物比興的詞意含蓄地暗示于序中了。
上片開始寫春事已深,柳絮漸漸吹盡,柳葉已長得很長,深深的綠樹中掩映著人家門戶。引出比興依托之物——柳,并將春景點染一下,以顯春日正好,而此時離別,尤使人傷懷。此處可見姜夔詞的用筆曲折。下面不直寫離別,寫詞人同戀人別后的回望,遙想戀人所見: 開船以后,風帆搖曳,不知駛向何處。“遠浦縈回,暮帆零亂向何許”這里已顯出意境的闊達。至此詞人詞筆并未向前伸展,而是又折回寫岸邊的垂柳。不言自己離情之苦,卻去寫柳樹的無情、他人離別之苦。遠行的人,詞人聞見多了,誰會象長亭的柳樹對什么都無動于衷呢!“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賀 《金銅仙人辭漢歌》)離人黯然銷魂,柳若有情,怎會這樣青青如故呢?以闐行人之多,足見詞人推及及人之感情的博大。以柳之無情,反襯離人別情之深,可見其詞筆的流轉。此處同序中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之句正交相輝映,加深了作品意蘊。抒情至此,已如洪流沖破大壩,渾渾灝灝地開始奔瀉。
下片 “日暮,望高城不見,只見亂山無數。”時間已晚,回望高城已不見,何況城中之人! 高城、亂山無數,景象壯闊,正似詞人心中堆砌的重重離恨、無邊心緒。接著詞人回想起離別時的情景,戀人講:“第一是,早早歸來,怕紅萼、無人為主。”這些揪心語,怎不使遠行的詞人心情更加悲傷呢!“算空有并刀,難剪離愁千縷”最后二句將離恨推向高潮。“并刀”,古代并州出產的剪刀,以鋒利著稱。唐人賀知章 《詠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詞人將自己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同眼前春月裁出的無情的千縷柳條相比而收詞,情感奔涌而又收拾得住,足見筆力。
姜夔詞清剛宛轉,“擬稼軒之豪快,而結體于虛。” (清陳銳:《袌碧齋詞話》)就這首〔長亭怨慢〕而言,它雖未象姜夔贈與辛棄疾的 《漢宮春·次韻稼軒》、《永遇樂·次稼軒北固樓詞韻》 那樣擬辛詞有明顯痕跡可尋。但其小序用桓溫事還是令人聯想到辛詞《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句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姜詞 《永遇樂·次稼軒北固樓詞韻》 末二句便是 “問當時依依種柳,至今在否?”至于這首詞寫同情人離別,以柳樹為比興依托,則是同他上承的詞人——北宋末年周邦彥的 《蘭陵王》《柳》 一脈相承的。姜詞句 “遠浦縈回”,便是用自周詞 《蘭陵王·柳》 中句 “漸別浦縈回”。周詞托物起興,筆亦宛轉,“斜陽冉冉春無極”,氣象未始不闊大。但就渾灝流轉之勢而言,周詞似仍不及姜詞。這正是姜夔得之于辛詞處。而他學辛無際可求,正見姜夔善于學習、善于融化之處。北宋時代,賀鑄與蘇軾、秦觀等人交游詞風也深受影響,其詞以健筆寫柔情,介于蘇軾與秦觀之間,雖以婉約為主,亦兼豪放灑漓風致,《橫塘路》 最為其名作。至于《六州歌頭》“少年俠氣”,更是氣象渾灝,直近蘇詞,其中亦有流轉、惜辭氣過狂、不如姜夔更為本色。姜夔能卓然為南宋婉約眾詞人之宗,而賀鑄詞的影響遠較姜夔為小,與此不無關系吧。宋人陳郁講姜夔作品 “筆力足以扛百之斛鼎。”(《藏一話腴》)指出其渾灝處。清人周濟講“白石(姜夔號)脫胎稼軒(辛棄疾號),變雄健為清剛,變馳驟為疏宕。”(《宋四家詞選序論》),指出他取法辛詞而融化之處。梁啟超所引麥孺博(即所謂 “麥丈”) 的詞評,正是陳郁、周濟之說的延伸。“渾灝流轉”四字點出了豪放詞風對婉約詞人的影響,對兩大詞風的融合作了理論上的概括,也對填詞擴大境界、開拓思路有著啟發意義。
上一篇:風格類·昵狎溫柔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風格類·筆勢奇偉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