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蓄類·味厚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碧山…… 《高陽臺》云:“屢卜佳期,無憑卻怨金錢。何人寄與天涯信,趁東風、急整歸船?縱飄零、滿院楊花,猶是春前。”幽情苦緒,味之彌永。(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二)
【詞例】
高 陽 臺
王沂孫
殘萼梅酸,新溝水綠,初晴節序暄妍。獨立雕欄,誰憐枉度華年?朝朝準擬清明近,料燕翎須寄銀箋。又怎知、一字相思,不到吟邊? 雙蛾不拂青鸞冷,任花陰寂寂,掩戶閑眠。屢卜佳期,無憑卻恨金錢。何人寄與天涯信?趁東風急整歸船。縱飄零、滿院楊花,猶是春前。
【解析】味,即滋味,韻味。有人以禪喻解釋說,撒鹽于水,所得者非鹽也,非水也,而是溶二者而別成的咸味。咸味是什么?是品嘗者的一種感受、一種體會,是基于品嘗鹽水(非鹽加水)而產生的。中國詩論家早就以味喻詩。鐘嶸《〈詩品〉序》言:“五言……是眾作之有滋味者也。”有滋味,是對五言詩的一種感受和體會,說它是鐘嶸時代諸多體制的文藝作品中韻味特足的體制。唐季司空圖以鹽、醋來比擬詩之滋味,說鹽味咸,醋味酸,而真正的“醇美”之味是在“咸酸之外”的,是一種別有余味的東西(《與李生論詩書》)。怎樣才能使詩歌獲得這種“酸咸之外”的“味外之旨”呢?就是不“意盡于言中,”而要篇內有意,篇外別有意味,篇內意與篇外意皆自立自足而又相互映發,所謂“近而不浮,遠而不盡”——即用栩栩如生而不膚淺的藝術形象,創造出深遠無盡的意境,從而使接受者可以領會形象本身的意,可以領會形象深蘊的意,這樣,一邊接受,一邊創造,在想象與回味的活動中變被動為主動參與。而一首詩或詞,若能提供這樣的審美享受,稱之為味厚,就是毫無夸飾之評了。
晚宋詞人王沂孫的 《高陽臺·殘萼梅酸》 就是這樣一首被前人評為“幽情苦緒,味之彌永”的佳作。這首詞,以一個青春女子的口吻,道盡春花將盡,“枉度華年”的寂寞與不安,委婉表達了盼春駐、郎回的期許。詞的上闋寫道,梅萼已落、梅豆初酸,新溝里的春水漲成葡萄綠,在雨后初晴的春日,萬物都在暄鬧而美麗地成長。可是,“獨立雕欄”的自己,卻是無人憐愛地“枉度華年”,誰惜誰憐?春濃于酒,人正華年,都是堪憐時候,這“獨立”、“枉度”歲月的女子,一句低低問 “誰憐”,即透出了薄怨與苦澀之味。她說,自己每個春朝都在想,雖是一春無信,等到清明將近時,燕子一定會為自已郵來伊人的信吧,哪知道至今仍得不到他吟說相思的一紙素箋呢?饒是這年輕的女子篤于感情,善于等待,到此怕也有些些的怨了。只是這怨意中仍有盼望與不消解的愛意。這復雜的心態,若不是去細細品味,怕是看不出來的。而讀者如僅看到了她心中的怨意,將不能理解此詞的下闋如何仍透露出女子柔腸百轉盼郎歸的脈脈情意。
此詞下闋,女子說自己蛾眉慵畫; 鸞鏡不照,一任滿院繁花美麗而安靜地盛開,只將門戶掩了閑閑地睡。一次又一次地以金錢作卜。卜得了無數次伊人歸來的 “佳期”,卻總是 “無憑”,應是恨極了游子無情吧,可是不,她對游子毫無恨意轉而恨金錢給自己帶來了一個一個不能實現的希望。如果仔細體味一下,這兒至少有兩層意思,表層意思是一種出人意料的翻折,實際上卻表現了這位癡婦柔腸百轉的春郎情懷。這女子的似水柔情,與對伊人的百般回護的苦心,表現了她心中隱藏有多么深的癡情呵。她將這深情隱衷款款吐出,問道: 有誰肯為我捎一封信給我的天涯游子呢?我要他趁著春風殆蕩,趕快準備了船只歸來。縱然現在只剩得滿院的楊花鎮日地飄,依然是在春天里。本來,春事至楊花,凋零殆盡,女子卻說這殘春仍然算是春天。至此,她那百計留春的苦心,癡盼人歸的柔情和春歸人不歸的寂寞,真是 “幽情苦緒”,匯成了難言的一味。
對于這首詞,至此可說是把意象本身的意味嘗足了,但意境深蘊的意味、那含蓄的“韻外之致”尚沒有嘗到。理解這首詞的關鍵是作者為什么要以癡婦的口吻作此愛惜春光、盼郎回歸的柔情詞。它不是一般的代言詞,而是晚宋時期特殊的政治詞。南宋末詞人愛以春歸象征國家滅亡,以惜春、留春或送春表達對此局勢的不甘和無奈。劉辰翁“更欲徘徊春尚肯,已無花” (《山花子·春暮》)張炎“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高陽臺·西湖春感》)皆是這種 “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愛國政治詞。王沂孫生當宋季,所作許多詞中都滲透著亡國之痛與今昔之感,這首詞也可作如是觀。他把自己的心境描繪成一個深情委婉的癡婦,在無甚可留的 “春天”里盼望“游子”歸,訴說已逝之春,尚可挽留,寫得真是“低徊掩抑,蕩氣回腸”(《香海棠館詞話》)。宋季也真出現了文天祥、陸秀夫等企圖挽留 “春天”的 “游子”,這且不說。王沂孫的這份深衷,前人麥孺博也品味了出來,他說此詞 “言半壁江山,猶可整頓也。睠懷君國,盼望中興,何減少陵?”(《藝蘅館詞選》丙卷)。這樣,此詞的 “言內之意”(思婦之情) 與“言外之意”(詞人之心)交相輝映,形成了 “味之彌永”的藝術境界。
由以上的分析,我們知道,所謂味厚之詞,必然包括以下諸要素,一是創造出完整無憾的藝術形象,讓形象自己表達意蘊; 二是要在表達了形象自身的蘊含后,有言外意,提供聯想或感悟的深遠空間,留有余地。這樣,一首詞魅力將隨著欣賞者不斷的品嘗、回味而綿綿滋生。這不僅會提供比直言之詞更多、更有彈性的審美享受,也會使詞作本身獲得更強盛的生命力。一首詞給人的啟發越多,它的味必愈厚。這一點,前述以春歸喻國亡的一些比興詞人,無疑也是深知其理的。
上一篇:含蓄類·言盡意余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含蓄類·說得委婉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