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宋清詩詞·隋唐詩歌·韓愈》鑒賞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韓氏郡望為昌黎,每自稱昌黎韓愈,后世稱之韓昌黎。他幼孤力學,二十歲中進士,二十九歲登仕途。貞元末,官監察御史,因上書請為災區寬免徭役,被貶為陽山縣令。憲宗時,累官至太子右庶子,隨宰相裴度平淮西,任刑部侍郎,又因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移袁州。穆宗(李恒)時,召為國子監祭酒,歷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卒于官。謚號“文”,世稱“韓文公”、“韓吏部”等。
韓愈在政治思想上,維護王朝統一,主張平定藩鎮叛亂,反對黑暗吏治,關心人民疾苦,力排佛老,鼓吹儒家倫理道德,并以孔孟道統繼承者自居,親躬力行。
他在文學上,反對六朝以來駢偶文風,倡導散體,務去陳言,要求創新,倡導我國著名的唐代古文運動。
他在詩歌創作上,用追求險怪出奇來對大歷以來華貴平庸詩風,取得了突破性成就?,F存詩歌300余首,主要是通過寫個人遭遇來揭露社會的不合理。在風格上,他以文為詩,引議論入詩,構思奇特,激情奔放,刻意求工,喜用奇字險韻,而又氣勢壯闊,筆力遒勁,富于創新,自立門派。但由于過分追求“奇險”,往往流于晦澀。在唐代,他開了“以文為詩”的風氣,對后來的宋代詩歌影響甚大。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存世。今有顧嗣立《昌黎詩集注》、方世舉《昌黎詩編年箋注》和錢仲聯《韓昌黎詩系年集釋》等注本流傳。
上一篇:《隋唐五代宋清詩詞·隋唐詩歌·陳子昂》鑒賞
下一篇:唐詩·各體論·絕句·流變·七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