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類·意境翛遠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五詞飄飄有出塵想,讀之令人意境翛遠。(梁啟超《飲冰室評詞》)
【詞例】
好 事 近
漁父詞
朱敦儒
搖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活計綠蓑青笠,慣披霜沖雪。晚來風定釣絲閑,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鴻明滅。
【解析】 寫隱居生活、山水田園題材的清逸之作,在詩中很多,詞中則了若晨星。詞為艷科,詠美人戀情、離愁別恨的為多。正因如此,朱敦儒的隱逸之詞——《好事近·漁父詞》一組顯得尤與眾異。近人梁啟超曾論其五詞。這些詞境界灑脫,給人心曠神怡、無拘無束、自由自在之感。梁啟超所謂 “意翛攸遠”便是指此而言。“搖首出紅塵”一首即為其中著名的一首。
這首詞,意境的翛遠,同其它幾首《漁父詞》一樣,與朱敦儒的為人及作詞的生活背景分不開的。朱敦儒在北宋徽宗時即過著逍遙林下的隱士生活。其“天資曠遠,有神仙風致”,“志行高潔,雖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曾兩次被征召,均固辭。敦儒曾說:“麋鹿之性,自樂閑曠,爵祿非所愿也。”(引言均見 《宋史·列傳第二百四·文苑七》)這很能代表他的性格。紹興二年,他經故人勸說,才應詔出山為官。后被劾專立異論、與反對秦檜的李光相交通,被黜。紹興十九年,上疏請歸。后長期寓居嘉禾(今浙江省嘉興市) 的鴛鴦湖(今南湖)畔。陸游曾說:“朱希真(敦儒字)居嘉禾,與朋儕詣之。聞笛聲自煙波間起,頃之,掉小舟而至,則與俱歸。室中懸琴、筑、阮咸之類。檐間有珍禽,皆目所未睹。室中籃缶貯果實脯醢,客至,挑取以奉客”(周密:《澄懷錄》)真實記錄了朱敦儒當時所過的世外桃源式的生活。一組〔好事近〕 《漁父詞》正作于此時。這些詞之所以能寫得 “意境翛遠”,正得之于朱敦儒此時閑適的生活,得之于他瀟灑疏放的襟懷。這些詞名為 《漁父詞》,詠漁父。其中漁父實則正是敦儒得意的自畫像。“搖首出紅塵”一首尤見其神彩。
詞的開頭 “搖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二句,敦儒活脫脫畫出自己這個 “清都山水郎”、“幾曾著眼看侯王”(朱敦儒:〔鷓鴣天〕《西都作》的疏狂之態。“搖首”二字是見敦儒對功名富貴的不屑,對自己隱逸生活的自得其樂。醒醉無時,正見其狂放。下二句“活計綠蓑青笠,慣披霜沖雪。”活計,即生計,指漁父打漁為生。披霜沖雪,正同陶淵明“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歸田園居》)以耕作為 “返自然”一般,寫出漁父生活沒有樊籠約束,安常處順,平靜自然而不同流俗。
上片大筆縱橫,粗粗勾畫出漁父的生活概貌,下片則僅僅描繪夜晚漁父垂釣的一個畫面。夜晚漸漸來臨,風靜了下來,漁父在湖邊垂釣。一鉤新月出現在天邊,掛在天上,也映在水面上。鴛鴦湖 “千里水天一色”,漁父望著一只孤獨的大雁,時隱時現地在暗下來的天際飛著……景象清空闊大,寫出了詞人自己的曠遠襟懷! 而在一片空闊中孤飛著大雁,這一景象更擴展了詞的時空范圍,留下了余韻。這孤獨的大雁似象征著詞人高遠的雅操,又隱隱透著詞人在罷斥后歸隱的一絲淡淡不平和孤獨感,對前途未卜的隱憂。當然這里的孤鴻高飛的形象給人更多的感受是清高自持、孤立撥俗的姿態,以及對整個人生榮辱的透悟。這與全詞意境渾然一體,并深化了詞意,留下了不盡意味。
雖說詞中寫隱逸生活的較少,但填詞“意境翛遠”也并非僅朱敦儒一家。中唐張志和的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意境翛遠清逸,見高情遠意。煙波釣徒 (張志和自號) 是被貶赦還后,絕意仕進,退隱江湖,自甘淡泊而為此詞的。朱敦儒同他有些相似。敦煌曲子詞中 《浣溪沙》“浪打輕船雨打蓬。遙看□下有漁翁。蓑笠不收船不系,任□□。即問漁翁何所有?一壺清酒一竿風。山月與鷗長作伴,五湖中。”詠漁翁生涯,清酒自遣,山月鷗鳥相伴,意境也自在灑脫。北宋雖不見詠漁父抒發隱逸樂趣的名作。至于意境翛遠之詞,也可得而見。蘇軾對張志和的 《漁歌子》頗為喜愛,曾 “加數語以 《浣溪沙》 歌之”(南宋曾慥:《樂府雅詞》卷中,徐俯〔鷓鴣天〕詞跋引蘇軾語)。他的詞作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雨聲”、《西江月》“照野瀰瀰淺浪”,雖都是詞人貶謫時所作,其詞境曠遠,比張志和也不見遜色。南宋承蘇軾詞風的張孝祥,其作《西江月·阻風三峰下》 詠詞人在途中為風雨所阻之事,卻寫得樂觀曠達。辛棄疾《念奴嬌·賦雨巖效朱希真體》寫自己“并竹尋泉,和云種樹”、“醉了還醒卻”,也嘯傲山水,極富自在疏放之致。南宋末年王諶也作有《漁父詞》 七首詠隱士生活,雖或有寫艱苦生活之處,但寫景自然生動,亦多“意境翛遠”之作。
填詞“意境翛遠”雖在中唐張志和便啟其端,北宋南宋均有繼踵者,但在整個宋詞中所占比例很少。朱敦儒的詞因此而顯得更為可貴。宋人汪莘 《方壺詞自序》 謂宋時詞風凡三變:“唐宋以來,詞人多矣,其詞主乎淫,謂不淫非詞也。余謂詞必淫,顧所寓何如爾。余于詞所愛喜者三人焉。蓋東坡而一變,其豪妙之氣,隱隱然流出言外,天然絕世,不假振作。二變而為朱希真 (朱敦儒字),多塵外之想,雖雜以微塵,而清氣自不可沒。三變而為辛稼軒,乃寫其胸中事,尤好稱淵明。此詞之三變。”將朱敦儒同蘇軾、辛棄疾并論為宋詞一變,極為推崇。其言“多塵外之想”“清氣”亦即梁啟超所謂“飄飄有出塵想”“意境翛遠”之意。“意境翛遠”之論,總結了宋詞中一種創作風格,它對于我們欣賞多姿多彩的宋詞、認識宋詞的發展軌跡,開拓填詞的思路,無疑都是有幫助的。
上一篇:境界類·著一妙詞境界全出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抒情類·妙在襯跌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