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論·詩論· 西清詩話》新詩鑒賞
詩論,又名《金玉詩話》,三卷,北宋蔡絳撰。絳(生卒年不詳)字約之,號無為子,興化仙游(今屬福建)人。北宋末年權相蔡京之子。蔡京晚年昏聵,許多政事決之于絳。京敗,絳亦流竄而死。
此書以論詩為主,其評說從唐至宋諸名家詩,多是讀詩有得之語。如論詩風與作者胸襟才學時說:“作詩者陶冶物情,體會光景,必貴乎自得。蓋格有高下,才有分限,不可強為而至也。譬之秦武陽氣蓋全燕,見秦王而戰栗失色。淮南王安雖為神仙,謁帝猶輕其舉止,此豈由素習哉!余以謂少陵、太白當險阻艱難,流離困躓,意欲卑而語未嘗不高;至于羅隱、貫休得意于偏霸,夸雄逞奇,語欲高而意未嘗不卑。乃知天稟自然,有不能易者。”
蔡氏還引唐人薛能詩,譏笑薛詩缺少變化、千篇一律:“百首如一首,卷初如卷終。”并指出要想擺脫這樣現象,不能只在字句上下功夫,而應培養“情致”。只要有“情致”,便能“抑揚高下,使氣宏拔,快字凌紙”。并用“縛虎手”以喻善于捕捉形象的詩家,亦頗生動。
按照當時政治分類,蔡絳屬于新黨中的核心人物,然而此書中無黨同伐異之處。對于屬于舊黨的蘇軾、黃庭堅都大力贊美。如評論蘇詩言其“與日月爭光”。評論黃詩云:“妙脫蹊徑,言侔鬼神,惟胸中無一點塵,故能吐出世間語。”而且還推崇“元祐之學”。蔡京當政時排斥已經去世或尚未去世的元祐時期政治上的得意人士,并將他們的名字刊之于石,立在朝堂,名為“元祐黨碑”。所謂“元祐之學”就是“舊黨之學”。
此書在宋代常為論詩者引用,至明代已不甚流傳,多以抄本傳世。有今人郭紹虞輯一百一十二條,收入《宋詩話輯佚》(民國間燕京大學哈佛學社印本,1980年中華書局印本刪去)。今還存有上海復旦大學圖書館藏三卷抄本。
上一篇:《詞曲總集·別集·詞·百家詞》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明代部分·于肅愍公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