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物類·不留滯于物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詩難于詠物,詞為尤難。體認稍真,則拘而不暢,模寫差遠,則晦而不明。要須收縱聯密,用事合題。一段意思,全在結句,斯為絕妙。如史邦卿 《東風第一枝·春雪》云……,《綺羅香·詠春雨》云……,《雙雙燕·詠燕》云……,白石《暗香》《疏影》詠梅云……,《齊天樂》 賦促織云……,此皆全章精粹,所詠了然在目,且不留滯于物。至如劉改之 《沁園春》 詠指甲云……,又詠小腳云……二詞亦自工麗,但不可與前作同日語耳。(張炎 《詞源》 卷下)
【詞例】
東風第一枝
春 雪
史達祖
巧沁蘭心,偷粘草甲,東風欲障新暖。漫凝碧瓦難留,信知暮寒猶淺。行天入鏡,做弄出、輕松纖軟。料故園、不卷重簾,誤了乍來雙燕。青未了、柳回白眼,紅欲斷、杏開素面。舊游憶著山陰,后盟遂妨上苑。寒爐重熨,便放漫、春衫針線。怕鳳靴、挑菜歸來,萬一灞橋相見。
【解析】 詠物詞是一種通過對某一事物的抒寫,表達詞人情懷的抒情詩體。“不滯留于物”是詠物詞創作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則和方法。它是說凡是好的詠物詞必須是既詠物又不能僅僅停留在所刻劃、吟詠的物象上,“不可不似,尤忌刻意求似,取形而不如取神, 用事不若用意”(徐釻 《詞苑叢談》 卷一引鄒祇謨語)。張炎說的“體認稍真, 則拘而不暢; 模寫差遠,則晦而不明”,是深得詠物神髓的甘苦之談。它指出了寫詠物詞要做到“不滯留于物”必須防止兩個偏寫,一是“體認稍真”,即一味追求事物外貌的形似,捕捉到的只是外在的形象,這樣,即使維妙維肖,可以亂真,也只是“拘而不暢”,缺乏生香活色,不能有感人的力量; 一是“模寫差遠”,即離開精細準確的描繪,而只去追求所詠之物的所謂神韻氣質,在牝牡驪英之外用功夫,這樣,作家的創作意向雖然表達出來了,但結果是“晦而不明”,不能使讀者獲得具體可感的形象。因此,詠物詞要有生意,有生命力,就要移情于物,使之人格化,既要深情原意,又要傳神寫照,栩栩如生。
史達祖的詠物詞,刻畫精工,取形而又取神,并能不滯留于物,有實有虛。盡管一些詞作不一定有什么寄托,而仍不失其為詞作的佳構。如他的《東風第一枝·春雪》就是詠物詞的上品。
這首詞是吟詠春雪。詞的起句說,初春新暖,溶化的春雪巧奪天工地侵入蘭花的花蕊之中,又偷偷地粘在外皮堅韌的冬草上,好像要擋住春風新暖的到來。“巧”“偷”兩字,運用了擬人手法,十分妥帖、精巧地寫出了春雪的神態,渲染出初春料峭、陰沉的氣氛。“漫凝碧瓦”兩句是說,因為是初春乍暖,所以雪容易溶化,很難凝留在碧瓦上,確實是在告訴人們暮寒已不那么深了。再寫春寒的神韻。“行天”三句是說,東風一起,春雪溶化,湖沼如入鏡,小橋如行天,大自然開始顯出輕松纖軟的氣息。其中“行天入境”是化用了韓愈《春雪》詩中“入鏡鸞窺沼,行天馬度橋”這一絕唱,更增添了詩的雅趣。接著,“料故園”兩句是說,由春雪不禁想起了故園恐怕仍寒氣襲人,重簾不卷,燕子又怎能飛來呢?上片從視覺角度和感受著筆,渲染了濃密的春寒,抒發了作者心中的哀怨之情。這里,又是“障”,又是“誤”,詞人抱怨春雪的感情溢于筆墨之外。
詞的下片繼續吟詠春雪。“青未了”兩句進一步從側面渲染春雪,說春雪使柳樹青未了,杏花紅欲斷,它們都蒙上一層白色。“回白眼”“開素面”又用擬人手法,借杏柳的神態從側面寫出春雪的神韻,特別是用“青未了”“紅欲斷”這樣經過錘煉的詞語,把春雪的特點精確地表現了出來,且顯得富有情韻,這些詞語看似很平常,卻達到了“極煉如不煉”的境地。“舊游”四句,進而道出了抱怨春雪的原因: 山陰道,上苑林,都因春雪阻擋不能步行了; 使人仍守著熨爐,連女紅等活都懶得動手了。抱怨之情撲面而來。詞的最后兩句是說,因為這樣,就是你“鳳靴”、“挑菜”尋游歸來,在長安城的灞橋上也會見到風雪的。有人說,這里暗用了王子猷雪中詠左思《招隱詩》,離開山陰道訪隱士戴安道和鄒陽、枚乘、司馬相如雪中隨梁王相約游于菟園寒盟的典實,似有所托喻。詞人是在說,從過去想到現在,是誰在起 “妨”的作用呢?過去留下的美好回憶,而今卻成了損害,難道這不是和或戰,國策舉棋不定的形象再現么?這不妨可作為一說,但似也不必去牽強附會。
這首詞整篇沒有出現一個 “雪”字,而層層勾勒,處處描繪,卻都是在寫春雪。在詞中,詠物都側面取神,而不板滯,真可以說是達到了 “人巧極天工”的地步了。史達祖的很多詠物詞都顯示了他用字煉句、布局謀篇方面的藝術才能,如他的 《綺羅香·詠春雨》 和 《雙雙燕·詠燕》 詞都具有詠物精妙傳神的特點。
歷代很多絕妙的詠物好詞,都深得詠物而 “不留滯于物”的神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藝術境界。如蘇軾的 《水龍吟》 詠楊花詞,寫楊花而不粘滯于楊花,而且更給予楊花以生命,更為人化,更多詞人主觀的抒情色彩,更為幽怨纏綿。全詞寫得空靈跌宕,不即不離,遺貌取神,進而達到了 “離形得似”的地步。又如姜夔 (白石)《暗香》《疏影》詞之詠梅,不但刻劃工細,而且寄托遙深,耐人尋繹,充分表現了白石詠物詞精妙的特點,使這些詞作成為詞史上的詠物名篇。
上一篇:抒情類·情致濃深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抒情類·文情郁勃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