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類·情致濃深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秦少游 “東風吹碧草”,此必少游被謫后,念京中舊友而作。托于懷所歡之辭也。情致濃深,聲調清遠。回環洛誦,真能奕奕動人者矣。(黃蘇《蓼園詞選》)
【詞例】
風 流 子
秦 觀
東風吹碧草,年華換、行客老滄洲。見梅吐舊英,柳搖新綠,惱人春色,還上枝頭。寸心亂,北隨云黯黯,東逐水悠悠。斜日半山,暝煙兩岸,數聲橫笛,一葉扁舟。青門同攜手,前歡記、渾似夢里揚州。誰念斷腸南陌,回首西樓。算天長地久,有時有盡,奈何綿綿,此恨難休。擬待倩人說與,生怕人愁。
【解析】 秦觀在北宋詞壇堪稱是一個善寫情詞的行家里手。他的愛情詞寫得情意纏綿、健康高雅。如《鵲橋仙》 有辭曰:“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他的傷情詞恰似淚水浸泡與心血凝成,頗有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感染力。如 《江城子》 有辭曰:“動離憂,沮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風流子》(東風吹碧草)詞,乃是秦觀于紹圣元年(1094) 由汴京貶往杭州 (道貶處州) 之際,為念京中舊友而作。該詞情調較為傷感、沉郁而又濃深,就藝術而言,有三大技巧特色可道。
其一,善于托景抒濃情。借景抒情歷來為古代詩詞作家所常用,秦觀自然也不例外。在此詞中,秦觀在借鑒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多方地進行創新嘗試,在景與情的表達形式上極富跳躍變化,顯得非常自如和成熟。《詩經·小雅·采薇》 有名句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我心傷悲,莫知我哀。”歷來被人們視作以樂景寫哀和以哀景寫樂的典范。博學多才的秦觀自然精通于斯,《風流子》一詞當是他以樂景寫哀的成功實踐佳品。起首“東風吹碧草”六句,寫出了春色的美好,寫盡了春意的盎然。春風吹拂,芳草青青。“梅吐舊英,柳搖新綠”。然而,春景再好,遭貶的“行客”也無心欣賞;春意愈濃,反增添被逐“行客”的煩惱。秦觀不僅能用樂景寫哀,而且還能融己情于景。如 “寸心亂,北隨云黯黯,東逐水悠悠。”作者寫自己乘船離京之時,北望都城,烏云籠罩,東逐汴水,前程迷茫,逐客情懷愁緒,不禁油然而生。除此之外,作者還以白描寫實手法景中寓情。“斜日半山,暝煙兩岸,數聲橫笛,一葉扁舟。”此種描寫看似無情卻有情,詞人貶謫以后的苦悶、孤獨、傷心、怨憤之情一一深寄景中。不難看出,此類景語,實皆情語。
其二,巧用回憶寄濃意。詞人秦觀遭貶之始,對統治階級還寄予一定的希望,對京城舊都還懷有眷戀惜別之情,尤其不能忘懷昔日相處甚密的親朋好友。于是,作者在下片開首自然插入回憶。“青門 (漢時長安城門之一,此處借指汴京城門) 同攜手,前歡記,渾似夢里揚州”。懷舊是一種幸福和安慰,但對作者來說卻是一種痛苦和折磨。“誰念斷腸南陌,回首西樓”。今昔對比,往事不堪回首。作者明知追憶的結果只會給自己帶來煩惱,但還不得不通過追憶往事來求得瞬間的心理平衡與寬慰。詞人如此構思,既符合逐客所思所想的實際,又為全詞感傷的情調掀起了一個不小的波瀾,或者說是增添了濃重的一筆。
其三,工煉字句寫濃愁。先說用字,作者善于精選動詞,寫出新意。如“柳搖新綠”的“搖”字,極有動感地描繪了柳枝在春風吹拂搖動中吐出新芽嫩綠的景狀。然而,這種令人可喜心醉的春色樂景對心境不佳的詞人來說,反倍增悲苦與愁惱。所以,下文有“惱人春色,還上枝頭。”一個“上”字,一語雙關。春色喜上枝頭,而詞人的濃愁卻上了心頭。在秦觀之后 “別是一家”的女詞人李清照也有詞云:“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我們雖不能絕對肯定李清照詞句創作源于秦觀,但至少可以說兩者在藝術上有一種相通之妙。再說煉句。秦觀之詞的語言清新自然,充滿深情。前人蔡伯世曾說:“子瞻辭勝手情,耆卿情勝手辭,辭情相稱者,惟少游而已”。(清·朱彝尊 《詞綜》 卷六引)具體而言,秦觀在此詞中融化古人詩句,直接為我所用。如 “前歡記、渾似夢里揚州”,便是化用杜牧 《遣懷詩》 中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借指作者在汴京的一段生活。再如 “算天長地久,有時有盡。奈何綿綿,此恨難休”。唐代大詩人白居易 《長恨歌》 詩有:“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此種化用,天衣無縫,與作者的心境、與詞中的情調完全吻合無間,這是作者在借鑒之后的成功創造。
總而言之,《風流子》一詞不用典故,不發空論,只是 “專主情致”,充分發揮了詞的抒情性特點,這在宋詞史上是不可多得的上品。清代馮煦把秦觀與晏幾道并論說:“淮海、小山,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求之兩宋詞人,實罕其匹。”(《蒿庵論詞》)再以結句為例,“擬待倩 (請)人說與,生怕人愁。”詞人愁苦傷悲,多想與人訴說衷腸,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知曉,但好心知趣的詞人又怕給人增添煩惱與愁苦,思來想去,還是欲說還休,不說為好。讀罷全詞壓軸之句,不禁同有 “咀嚼無滓,久而知味”(張炎 《詞源》 卷下) 之感慨。
上一篇:抒情類·情真景真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詠物類·不留滯于物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