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金史》是記載女真族所建金朝始末的一部重要史籍。全書135卷,包括本紀19卷,志39卷,表4卷,列傳73卷。它與《宋史》、《遼史》同為元朝官修史書,至正三年(1343)四月開修,五年十一月修成,歷時1年8個月,由丞相脫脫任都總裁官。《金史》修成時,他已被罷相,新任丞相阿魯圖繼任都總裁官。元朝所修三史中,以《金史》的質量為好,其原因在于金朝的修史制度比較完備,加之元人的搶救、輯佚,使金朝的一些文獻資料得以保存,這為編修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所以《四庫金書總目提要》評價說:“首尾完密,條例整齊,約而不疏,贍而不蕪,在三史之中,獨為最善。”《金史》的編撰體例為紀傳體,本紀除記載了金朝的9位皇帝(末帝完顏承麟未收)外,首卷為“世紀”,專記自始祖至太祖完顏阿骨打之前的10位女真首領的生平事跡;末卷為“世紀補”,分別記載了金熙宗的父親景宣皇帝宗峻,金世宗的父親睿宗宗堯、金章宗的父親顯宗允恭三人的生平事跡,因他們都未曾正式稱帝,是追封的皇帝謚號,故附于本紀之后。《交聘表》則依時間編排,詳細記載了金與宋、西夏、高麗之間的戰和,使臣交往等關系的發展。全書之后還附有《金國語解》1卷,對一些女真語匯作了漢譯。這些都是《金史》的特點。但《金史》的編修仍存在著許多問題,如記事相矛盾,史實錯誤,年次顛倒,名稱混亂等。后人對此作了許多校勘和考訂,其中以清人施國祁的《金史詳校》10卷最為重要。《金史》于元至正年間刻版刊行,明代有兩種監本,清代有武英殿本,列為二十四史之一。1935年商務印書館影印元刊本而出版百衲本,1975年中華書局出版的《金史》標點校勘本是集前人考訂的成果,加以校正而成的一部較好的版本。
上一篇:《醉翁談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金文編》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