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嘯西風》
【本書體例】
金庸著。不分回,7萬8千字,香港明河社版。
白馬李三與其妻子金銀小劍三娘子上官虹及其幼女李文秀,因奪得一張沙漠迷宮藏寶之圖攜帶在身,在甘涼道上碰到呂梁三杰等盜匪六十余人圍攻搶圖,李三一家邊打邊逃,從甘涼直到新疆。白馬李三雖英雄蓋世,但終因好漢不敵人多,重傷而死。其妻上官虹見勢不妙,將寶圖藏在幼女身上,讓女兒騎上神駿白馬,獨身逃生。而她自己則與呂梁三杰中的老二“梅花槍”史仲俊同歸于盡。——史仲俊與上官虹原是同門師兄妹,兩人自幼一起學藝。史仲俊心中一直愛著這個嬌小溫柔的小師妹,師父也有意從中撮合,因此同門的師兄弟們早已把他們當作是一對未婚夫婦。豈知上官虹無意中和白馬李三相遇,竟爾一見鐘情,家中不許他倆的婚事,上官虹便跟著李三跑了。史仲俊傷心之余大病了一場,性情也從此變了。他對師妹始終余情不斷,也一直沒有娶親。不想一別十年,在甘涼道上為一張地圖動起手來。李三身上致命的一箭即為史仲俊所射。當史仲俊面對已作人婦的小師妹上官虹發癡發呆之時——上官虹已決意自殺。臨死之前假意與史仲俊擁抱,從而刺死史仲俊。李文秀已成了孤女。
小女孩李文秀伏在白馬背上,心力交瘁,早已昏昏睡去,幸而碰上了一場沙漠大風,卷起風沙,阻礙了眾匪徒的追趕,而將李文秀帶到了哈薩克牧人居住的綠洲。被孤獨地居住在哈薩克人帳篷區之旁的小草棚中的漢人“計爺爺”所救。從此與計爺爺相依為命,親如一家。逐漸,李文秀學會了哈薩克話,學會了草原上的許許多多事情。并與哈薩克少年蘇普相識,兩小無猜。怎奈蘇普的媽媽與大哥,都是一夜之間被漢人強盜殺死。蘇普的爸爸蘇魯克雖在哈薩克人中英雄無敵,但當時并不在家,只有追悔莫及,恨極了漢人強盜,也恨上了所有的漢人。并稱漢人為“真主降罰的漢人”,且不許蘇普與李文秀這一漢人女孩兒來往。要蘇普世世代代憎恨漢人。看見蘇普與漢人姑娘李文秀來往,便不分青紅皂白,狠狠鞭打蘇普。李文秀雖對蘇普情根深種,但自己一來并不盡知,二來為蘇普的安全計,只得忍痛與蘇普斷絕來往,并將蘇普第一次獵到的一張狼皮——哈薩克人風俗,少年第一次獵物贈給一位心愛的姑娘,被視為定情之物。——偷偷轉送到另一位哈薩克少女、車爾庫的女兒阿曼的帳篷前。結果蘇普與阿曼這一對同民族的少男少女真的結為情侶,而李文秀卻依然是孑然一身,獨自心傷不已。
十年之后,當年追殺李三夫婦的一批強盜在草原上發現了李文秀所騎的白馬。李文秀其時已在草原上長成了一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心傷絕望之際,將這一干強盜帶進沙漠迷途之中。不想碰到了一位孤獨的老人自稱華輝,李文秀幫他拔出身上的毒針,使老人十幾年的隱患得以消除,而老人決定收李文秀為徒,教她一身驚人的武藝。原來這老人并非華輝,而是哈薩克人瓦耳拉齊,當年因情場失意(他愛上的是車爾庫的妻子雅麗仙)遠走中原,學得一身驚人武藝,并帶了一個徒弟馬家駿(即“計爺爺”)前來報仇,試圖毒死哈薩克全族,被馬家駿所阻并中了馬家駿的毒針。……
最后,當一干人真的進入高昌迷宮之時,發現里面并無珍寶,只有當年漢人送給高昌的塑像及其他實物。而瓦耳拉齊與馬家駿亦在拼斗之中雙雙死去。
李文秀雖學得一身武藝,但師父及與她長期相依為命的馬家駿(計爺爺)都死了,而她心中的愛人蘇普卻勢必要與阿曼給合,她在蘇普的記憶中,至多不過是一位“朋友”而已。于是李文秀決定離開草原,騎上白馬回到中原。
嚴格地說,這部中篇小說不一定能稱之為武俠小說,因為它更象是一部純粹的“言情小說”,甚而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純文學”。因為一般武俠小說中所必有的江湖人物及其江湖生涯在這部小說中至多只不過是一些次要的人物以及一些次要的背景或“引子”而已。而小說所敘述的主人公李文秀的故事,則基本上是一個與武俠無涉的故事。李文秀最后雖也學成一身武藝,但一來這并非她之所愿,學不學武藝對她來說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二來她即使是學會了一身武藝之后,也可料想不會真的成為一位闖蕩江湖的“女俠”。
《白馬嘯西風》其實是一個漢家少女李文秀傷感悲情的故事。它的主題具有一種普遍意義:“如果你深深愛著的人,卻深深地愛上了別人,有什么法子?”或“你心里真正喜歡的,常常得不到。別人硬要給你的,就算好得不得了,我不喜歡,終究是不喜歡。”——說到底,這是一個無可奈何的人生悲劇。是一種普遍的愛情悲劇,也是一種普遍的人性的悲劇。——如前所述,小說中不但詳細地敘述了李文秀愛而不得其所愛的傷感的悲劇,而且還插入了兩個富有意味的與之類似的悲劇故事。一是漢人史仲俊與其師妹上官虹的悲劇故事,史仲俊固然是深愛上官虹,但奈何上官虹卻并不真愛史仲俊。任史仲俊傷心大病,十年獨身,亦是于事無補,最后殺死了上官虹的丈夫李三,但卻又被上官虹親手所殺,而上官虹自己亦自殺身死,這一故事發生在小說的開頭,可以說是意味深長的。而在小說的結尾處,作者又給我們揭示了另一個愛情悲劇故事,即哈薩克人瓦耳拉齊愛上了雅麗仙,而雅麗仙卻并不愛瓦耳拉齊而是愛上并嫁給了車爾庫。至使瓦耳拉齊性格陡變,毒死雅麗仙還不說,還要想毒死將他驅逐出族的全族同胞,當然,他自己也因此而毀掉了一生,終于死在沙漠的“迷宮”之中。
由是觀之,你深深愛著的人卻深深地愛上了別人,這樣的事是不分民族、不分時代都有可能發生的。從而,小說《白馬嘯西風》中的李文秀與蘇普這一對異族少年,由兩小無猜到相逢陌路而不識,并不是象小說中表面上所寫的那樣,是由于蘇普之父蘇魯克痛恨漢人、從而決不允許蘇普與李文秀來往。實際上,這固然也可能是一個具體的原因,但小說所寫,尚要比這明顯的表面因素更為深刻。小說中的蘇普并沒有把他少年時與李文秀的相交當作“愛情”,從而李文秀亦并非他記憶中的情侶,只不過是他少年時的一個“朋友”罷了,蘇普所愛乃是阿曼。從而可以設想,即便沒有蘇普之父蘇魯克從中作梗,蘇普愛上李文秀的可能性還是比不上他之愛上阿曼的可能性大。
除此之外,小說中還寫到了馬家駿在與李文秀長期相處中——他化妝成“計爺爺”但他本人實際上還只是青壯年——對李文秀也是情愫暗生、不能自己。乃至于到最后明知陪李文秀去迷宮會碰到瓦耳拉齊從而會白白送死,但他還是毅然隨李文秀而去,最終真的為李文秀而犧牲。——在探訪迷宮的隊伍中,蘇普是為阿曼而去,李文秀卻是為蘇普而去;而馬家駿則又是為李文秀而去……總之,這是一幅令人感動而又神傷的圖景。是人類生活中經常地普遍地發生的令人悲傷的圖景。甚至連小說中的天鈴鳥的歌唱也是那樣的悲傷,而當地傳說中的天鈴鳥則正是愛而不得的少女變成的。
小說寫的是“愛而不得”的感傷故事,在這些類似的故事中,不同的主人公卻有不同的選擇,從而凸現出各自不同的性格。史仲俊是癡迷妒忌,瓦耳拉齊是由愛生恨,李文秀是暗自神傷,馬家駿則是默默犧牲,甚至至死也沒有來得及表達。
小說的語言,一改金庸過去的小說的精練而變得十分婉約細膩,情調曲折幽怨,傷感悲情,使人讀之,如一唱三嘆。
金庸
本名查良鏞。1925年生。浙江省海寧縣人。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最負盛名的香港武俠小說家,為海外“新武俠小說派”的開創者及最主要代表。以創作武俠小說,創辦與經營《明報》,成為香港文化界名人。筆名“金庸”,為其本名“鏞”字一拆為二。
少時在家鄉就學,考入聞名全國的杭州高中,畢業之際適逢抗日戰爭,流落西南后方數年,后入國際政法大學外文系就讀,未畢業即離校。被《大公報》聘為外文翻譯兼編輯,后又派往香港工作。在《大公報》期間,曾以“姚馥蘭”(即英文“你的朋友”音譯)的筆名發表大量電影評論,受到好評。又以林歡之名加入電影圈,編劇甚而導演,亦頗有成績。在《大公報》數年之后,因政見不合,離開該報。即與其中學同學沈寶新共同創辦并經營《明報》,因金庸的武俠小說在《明報》連載,又因《明報》的“社評”(絕大多數出自金庸之手)引人注目,《明報》影響越來越大,乃至成為香港地區至今影響最大的報紙之一。
1955年,受其好友、新武俠小說著名作家之一的梁羽生等人的鼓動,寫出了長篇武俠小說處女作《書劍恩仇錄》,一鳴驚人,從此一發而不可收,金庸之名如日中天。從1955年至1970年的十五年間,金庸共寫出了十五部新武俠小說作品,其中長篇小說十二部,即《書劍恩仇錄》、《碧血劍》、《雪山飛狐》、《飛狐外傳》、《連城訣》、《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俠客行》、《笑傲江湖》、《天龍八部》、《鹿鼎記》等,三部中篇即《白馬嘯西風》、《鴛鴦刀》以及《越女劍》。為了確認“金氏嫡傳”,金庸將其除《越女劍》之外的其它十四部作品書名的首字綴成一聯,云“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除此之外,坊間書市上大量標有“金庸”大名的著作,必是“偽托之作”無疑。
金庸的武俠小說,流傳極廣,乃至“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會有金庸”(倪匡語)。同時又雅俗共賞、博大精深,“其精英之出,可與元劇之異軍突起相比。亦表天才,亦關世運。所不同者今世猶只見此一人而已。”(陳世驤語)。1989年離開《明報》退休。
上一篇:《白衣方振眉》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皇家鹿苑保鏢傳奇》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