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類·似拙實工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美成詞,有似拙實工者。如 《玉樓春》結句云:“人如風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上言人不能留,下言情不能已。呆作兩譬,別饒姿態,卻不病其板,不病其纖,此中消息難言。(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一)
【詞例】
玉 樓 春
天 臺
桃溪不作從容住。秋藕絕來無續處。當時相候赤欄橋,今日獨尋黃葉路。
煙中列岫青無數。雁背斜陽紅欲暮。人如風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
【解析】吳騫在 《拜經樓詩話》 中說:“昔人論詩,有用巧不如用拙之語,然詩有用巧而見工,亦有用拙而逾勝者。”謝榛在 《四溟詩話》 中也曾講過:“《鶴林玉露》曰: 詩惟拙句最難,至于拙,則渾然天成,工巧不足言矣。若劉禹錫望夫石詩: 望來已是幾千載,只是當時初望時。陳后山謂辭拙意工是也。”這兩段話都說到詩境的工拙,詞亦然。況周頤 《白雨齋詞話》評周美成這首 《玉樓春》 詞,似拙實工,不無道理。
整首詞寫的是刻骨相思之情。開篇以神話傳說作比喻; 用劉晨、阮肇入天臺山的故事。劉義慶 《幽明錄》 載: 劉晨、阮肇入山采藥,在桃溪邊遇二女子,姿容靈麗,相見慕悅,遂留居半年,思鄉歸家,子孫已歷七世。重訪天臺,不復見二女。魏承班 《黃鐘樂》 詞有“遙想玉人情事遠,音容渾似隔桃溪”句,所以周美成的 “桃溪不作從容住”,是以神話故事為依據,抒寫一段往事中的不了情: 他曾經與意中人邂逅相逢,但沒有從容地留下來長久在一起就分別了,如今追悔莫及,因而有 “秋藕絕來無續處”句。世俗有 “藕斷絲連”詞,而這里是“無續處”。緊接著的 “當時相候赤欄橋,今日獨尋黃葉路”,與前面兩句互相承接:“赤欄橋”承 “桃溪”,是春天的景象,春天桃溪畔赤欄橋,是他們見面的幸福時刻,而 “黃葉路”承 “秋藕”,秋日黃葉遍地,秋藕凋殘。俞平伯在《清真詞釋》(上卷) 中釋曰: 桃與藕對,實似春對秋,故于藕上持著一“秋”字。……奚獨桃藕然哉,即 ‘赤欄橋’ 之于 ‘黃葉路’,亦是以春對秋也。”在 《唐宋詞選釋》(中卷) 中又釋曰:“顧況 《題葉道士山房》:‘水邊垂柳赤欄橋’。溫庭筠 《楊柳枝》詞:‘一渠春水赤欄橋’……黃葉路點明秋景,赤欄橋未言楊柳,是春景卻不說破。”這里第一、三兩句抒寫的是回憶相會的歡樂與離別后的悔恨,第二、四句是寫離別后刻骨銘心的思念,象秋藕斷絲已無續處,而今天是蕭冷凄清、鋪滿落葉的路上,“獨尋”昔日的幸福,更加顯得孤獨凄涼了。詞人在時間與空間的分設對映的過程中,交綜糅合,加濃了詞的感情意味。
下片是從“獨尋黃葉路”生發開來,“煙中列岫青無數,雁背夕陽紅欲暮。”這是詞人在“獨尋”時之所見,寫的完全是一派秋色,在迷茫的暮靄之中,遠處排列著一座座默默無言的青山,暮色中殘陽似血,夕陽的余輝照在飛雁的背上。雁背側呈現的一抹殘紅的背景,更令詞人產生無限的感觸和孤獨感。青山無語,鴻雁傳書,而他卻在飄零冷落的黃葉路上,獨尋昔時的回憶,群山無言地與他默默相對,空有夕照中的飛雁又無法傳書,這寂寞的山地,夕照中的落霞與孤雁,點染了萬種相思的意緒來。俞平伯寫道:“目之所窮唯有亂山拔地、碧到遙天,冷雁悲沉,夕陽紅遠,以外則風煙浩蕩而已,其可尋耶。于情致若何不著一字,唯將這么一大塊、極空闊、極蒼莽、極莊嚴,然而極無情冷淡的境界放在眼下,使人兀然若得自會其愁苦,豈非得盡風流乎。”(見《清真詞釋》 上卷) 說得何等地道! 的確,周美成這里所抒寫的“獨尋”的處境,與心境融而為一,切物切意,已達到無跡可尋的程度了,呈現出“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含蓄蘊藉之美,同時又體現了一種“取語甚直,計思匪深”的平拙實境之美。而結拍二句,也就是在這平拙的筆法中宕延開去,“人如風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句,采用了兩個比喻,極言人不能留,情不能已的境地。杜甫詩有“仰蜂黏落絮”語,晏幾道 《玉樓春》 詞有“便教春思亂如云,莫管世情輕似絮”語,取譬相同,但周詞也有變化,他以離人比喻為象隨風飄散沒入江中的云,杳無蹤影,不可復歸;又把自己執著的情思比喻雨后黏在地上的柳絮,若隱若現,若有若無。兩個譬喻,看似通俗,把眼前所見所思,直筆抒出,實際上如況周頤所說的“似拙實工”,還是俞平伯解得好:“觀其立喻,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江上風云并入感覺范圍,昔之以有情見彼無情者,今又以無情者容納有情矣,冥冥坐忘,冷冷而善,大有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之概,妙是在即目,對景掛畫,不消費得氣力,又妙不深說,不落頭巾窠臼,如拙說也——拙字實妙。”周美成把內心復雜的感情通過兩個比喻直說出來,不加折撓,無所顧忌,別有一種古拙之美,所以況周頤又說:“呆作兩譬,別饒姿態,卻不病其板,不病其纖,此中消息難言。”的確,結拍這兩句,用拙而逾勝,達到了“辭拙意工”、“因拙以得工”之妙。他把內心的強烈思戀,寫得纏綿婉轉,情濃意密,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了。
上一篇:風格類·麗而不佻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風格類·言近指遠,卓葷不凡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