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
閱讀提示
釋義:原指漢末劉備去南陽臥龍崗諸葛亮的草廬去訪聘諸葛亮。后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顧:拜訪;茅廬:草屋。
出處:《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禮賢下士的劉備
東漢末年,劉備聽說諸葛亮才華過人、智謀深遠,就帶著厚禮,和關羽、張飛去拜訪諸葛亮。可是諸葛亮剛好不在家,他們只好回去了。
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風雪去請。不料諸葛亮又不在家。過了一段時間,劉備又要去隆中請諸葛亮,關羽和張飛都不愿意去,無奈拗不過大哥,又跟著劉備第三次去請諸葛亮。當他們到諸葛亮家時,已經是中午,諸葛亮正在睡覺。禮賢下士的劉備一直靜靜地等到諸葛亮醒來,才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
諸葛亮見劉備如此真誠,就與他分析當時的形勢,劉備非常佩服,請求他出山相助,諸葛亮答應了。
這就是成語“三顧茅廬”的由來。
諸葛亮出山之后,劉備拜他為軍師。劉備對結拜兄弟關羽及張飛高興地說:“我得到孔明(諸葛亮的字)的輔助,就好像魚兒得了水一樣。”
“如魚得水”這個成語,就是因為劉備這句話而流傳下來的。
知識小窗
近義詞:禮賢下士、愛才好士。
反義詞:傲世輕才、妄自尊大。
造句: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校長三顧茅廬,誠懇地邀請特級教師來我們學校代課。
成語接龍
三顧茅廬→廬山真面→面目全非→非同小可→可乘之機→機關算盡→盡善盡美→美不勝收→收之桑榆
上一篇:齊桓公養禍害己的歷史典故,齊桓公養禍害己的典故故事
下一篇:成語《不恥下問》釋義|出處|近義詞|反義詞|造句|成語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