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類·言近指遠,卓葷不凡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同甫水龍吟云:“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賞,都付與鶯和燕。”言近指遠,直有宗留守大呼渡河之意。(劉熙載《詞概》)
【詞例】
水 龍 吟
春 恨
陳 亮
鬧花深處層樓,畫簾半卷東風軟。春歸翠陌,平莎茸嫩,垂楊金淺。遲日催花,淡云閣雨,輕寒輕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賞,都付與、鶯和燕。寂寞憑高念遠,向南樓、一聲歸雁。金釵斗草,青絲勒馬,風流云散。羅綬分香,翠綃封淚,幾多幽怨! 正銷魂,又是疏煙淡月,子規聲斷。
【解析】 “言近指遠”的理論淵源是 《孟子·盡心下》 所云:“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此雖非論詩,卻被后代詩人所祖述。唐代元稹據此提出 “思深語近”的主張(《上令狐相公詩啟》); 宋人也說 “用意要精深,下語要平易,此詩人之難。”(《詩人玉屑》 卷十引《漫齋語錄》)明代胡應麟則贊賞 “意愈淺愈深、詞愈近愈遠。”(《詩藪·內編》 卷二)清代葉燮亦指出:“言淺而深,意微而顯,此風人之能事也。”(《原詩·外篇》)“言近指遠”說在中國詩論史上之源遠流長由此可見一斑。言近指語言的平易、情事的切近,旨遠指用意的婉曲、寄托的深遠。劉熙載用 “言近指遠”評價陳亮的 《水龍吟·春恨》就是著眼于詞中所寄托的思念中原失地的懷遠之情。這首詞的語義層面是寫一位閨閣女子由登樓而引起的思舊傷今之感。一開始,作者勾勒出一個繁花似錦而又十分深遠幽靜的居處,為主人公凝思沉想創造適宜的環境氛圍。“鬧花”二字雖出于宋祁名句 “紅杏枝頭春意鬧”,作者的用意卻不在詠贊春花的繁盛,而是用來襯托 “層樓”的深邃。“深處”二字將層樓與滾滾紅塵隔離開來。接寫 “畫簾半卷東風軟”,以景物喻示樓中人情緒的慵倦纏綿。然后,作者用賦筆來描繪盎然春意:“春歸翠陌,平莎茸嫩,垂楊金淺” 是目之所見;“遲日催花,淡云閣雨,輕寒輕暖”是心之所感。進而轉出主題:“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賞,都付與、鶯和燕”,劉熙載說這三句話 “言近指遠,直有宗留守大呼渡河之意,”揭示出這首詞的深層內涵。下闋言 “恨”之由來,把作者與樓中人的形象疊印在一起:“寂寞憑高念遠,向南樓,一聲歸雁”。首先回應篇首 “鬧花深處層樓”,寫樓中之人,使上下片意脈不斷; 此人 “深處”孤居,“寂寞”生怨,思緒隨著視域的擴大而延伸到遠方。大雁是春季回歸北方的候鳥,“一聲歸雁”表明作者思念的是北方的中原故土。“南樓”一典,乃用東晉庾亮鎮守武昌秋夜登南樓的故事,暗取其敵御外侮的含意。下面兩組對偶句 “金釵斗草,青絲勒馬、風流云散”和 “羅綬分香,翠綃封淚,幾多幽怨”,表現出登樓人離亂前留下的美好記憶和如今的綿綿幽恨,分明是借男女別情來抒發自己對故國的懷念與難返中原的悵惘。最后三句以景結情,用 “疏煙淡月,子規聲斷”的夜景烘托作者的凄苦心境,其余思遠韻悠悠不盡。象這類假托傷春、惜春,以柔婉的筆調,抒憤激或怨悱的感情的詞作,在南宋之際頗為多見,這與當時的歷史和政治背景有很大關系,詹安泰在 《論寄托》 一文中說:“及至南宋,則國勢陵夷,金元繼迫,憂時之士,悲憤交集,隨時隨地,不遑寧處; 而時主昏庸,權奸當道,每一命筆,動遭大戮,逐客放臣,項背相望,雖欲不掩抑其辭,不可得矣。故詞至南宋,最多寄托,寄托亦最深婉。”宋末劉辰翁的 《蘭陵王·丙子送春》 詞,其言近旨遠,寄托遙深和陳亮 《水龍吟》 大略相似, 詞云:“送春去。春去人間無路。鞦千外, 芳草連天,誰遣風沙暗南浦。依依甚情緒。漫憶海門飛絮。亂鴉過,斗轉城荒,不見來時試燈處。
春去。最誰苦。但箭雁沉邊,梁燕無主。杜鵑聲里長門暮。想玉樹凋土,淚盤如露。咸陽送客屢回顧。斜日未能渡。春去。尚來否。正江令恨別,庾信愁賦。蘇堤盡日風和雨。嘆神游故國,花記前度。人生流落,顧孺子,共夜雨。”按丙子年是宋恭帝德祐二年,這年正月,元軍前鋒至臨安,宋帝請降。三月,元兵擄宋帝及謝太后北去。閏三月,陸秀夫等于溫州奉益王昰為夫下兵馬都元帥,后即帝位。劉辰翁此詞即借詠“送春”而悲嘆南宋的滅亡。“送春去,春去人間無路”是指南宋的滅亡無可挽回。“漫憶海門飛絮”關涉到陸秀夫在溫州擁立趙昰事。“亂鴉過”三句是指元兵侵占臨安,城市荒殘,無復當年的承平景況。“箭雁沉邊,梁燕無主”,分別象征被擄北去者和江南的臣民的悲慘命運。“蘇堤盡日風和雨。嘆神游故國,花記前度”是說西湖現在風雨凄迷,追念故國,情何以堪?這首詞借春恨主題寫亡國之思,其意曲折隱蔽,余味曲包。其寄托含蓄委婉而不露刻畫痕跡、含蓄委婉正是“言近旨遠”在風格上的表現,作者不將自己的情意作直接的表達,而是用隱約委婉的話,比興象征的手法,將深層意蘊隱含在具體形象中。司空圖將之概括為“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這些“言近旨遠”的婉約之作,感情上卻不纖弱柔靡,往往有清剛渾淪之氣行乎其間。因為它們寫的不是一己的閑愁,它們表現的是對國家前途、百姓命運的憂慮。詞人們慷慨的情懷、堅貞的氣節賦予其詞以卓犖不凡的品格。
上一篇:風格類·似拙實工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風格類·詞可興觀群怨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