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世說
清代文言短篇志人類筆記小說集。八卷。題“仁和王晫丹麓撰”。王晫(1636—?),字丹麓,號松溪子,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成書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
現存主要版本有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霞舉堂刊本,藏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清咸豐二年(1852)“粵雅堂叢書”本;民國上海進步書局“筆記小說大觀”石印本;民國上海文明書局“清代筆記叢刊”石印本;1935年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本。1957年古典文學出版社“中國文學參考資料叢書”排印“粵雅堂叢書”本,1995年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筆記小說大觀》影印上海進步書局石印本,1996年東方出版中心“文白對照歷代世說精華”排印本。
《今世說》記載了作者所處時代(清順治、康熙兩朝)的文人士大夫的軼聞遺事。體例仿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分門敘事,唯為避揭短傷人之嫌,刪自新、黜免、儉嗇、讒險、紕漏、仇隙六門,其余三十門全同《世說新語》。全書或取材于汪琬《說鈴》、陸圻《西陵新語》等書,也有作者自己見聞的實錄,“自清興以來,名臣碩輔,下逮巖穴之士,章句之儒,凡一言一行之可紀述者,靡不旁搜廣輯,因文析類,以成一家言”(嚴允肇《今世說序》)。作者數易其稿,經多年撰成此書,亦頗為自負,認為自己所記錄的人物甚為“傳神”,讀之可“心曠神怡”(《今世說自序》)。確實,該書所刻畫的人物大都栩栩如生,別具個性。如《周櫟園好客》條:“周櫟園好客,然不耐俗士。有過從者,周便率意與談,盡輒望其去。坐少久,輒露不快色,去又輒忘其姓字。”從周對待客人的態度中把其人恃才傲物卻又澹然忘機性格寫得入木三分。全書以較多的筆墨描繪當時讀書人的生活。如《吳六益負郭而居》條:“吳六益負郭而居,堂曰‘梅花書屋’,清溪喬木,映帶前后。每當橫潦載途,階下水深至骭。車馬到門,罕得見。吳讀書其中,意泊如也。”顯然,吳六益的讀書生活帶有明顯的避世性質。既不愿與黑暗社會同流合污,又無力與之抗爭,消極避世是當時文人的一種普遍心態。更有甚者,《林視公自為生藏》條記主人公逃到自造的墓穴中讀書。這種自我麻醉的生活方式,從一個側面折射出當時讀書人處境的險惡。
書中所記文人每可見其為文之才思敏捷,為政之精明強干,而作者對文字獄、文人反清復明活動等敏感問題則不敢正面觸及。偶爾涉及,也是輕輕地一筆帶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霞舉堂刊本《今世說》扉頁書影
清咸豐二年(1852)《粵雅堂叢書》本《今世說》正文書影
過。 如《吳漢槎少時不拘禮法》條記載性格簡傲的吳漢槎最終不免于禍,牽涉丁酉科場案。迫于情勢,有意回避了事件本身,正反映了作者以善化惡的倫理觀,以及不愿樹敵、惟恐惹禍的心理。 他對清官的刻畫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其正直的一面。 如《胡勵齋為民請命》條,胡不愿用殺無辜老百姓來取悅上司,表現了一個正直封建官吏的道德良知,也說明了當時官場腐敗、人民生命得不到保障的黑暗社會現實。《今世說》中除了記錄當代人物的言行外,還有作者對所記人物加的小注,它能幫助人們了解人物的生平事跡。但書中最為突出的是作者贊揚自己的人品才學,頗有自我吹噓之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也稱其“載入己事,尤乖體例”。此外,由于作者長期生活在杭州一帶,所記人物大多限于江、浙兩省,這就無法反映清初文人生態的全貌。
郭鳴
郭鳴被授予昆山縣令職位。昆山是一個難以治理的縣城,吏人多豪滑。郭走馬上任,未到縣城五百余里的地方,就有十數吏人夾道迎接。郭裝病不起,自懷部牒,抄小路一晝夜抵達縣城。守縣吏正在堂廡上大飲大嚼,見一老書生,儀狀樸野,直上堂踞坐,皆大怒,斥逐之,不肯去。視其手中所持,若文書狀,仔細一瞧,卻正是部里發的昆山知縣的委任狀。眾人大驚,互相推擠,紛紛跪下叩頭謝罪。先前去迎接縣令的吏人,恰恰也回來了,見此情形,知道大事不妙,也叩頭求饒。郭笑遣之,吏愈恐,不肯起。郭問:“你們的所作所為我已經全部知道了。今天你們替自己考慮一下,想要舞文亂法,快意一時,而身陷刑戮呢,還是想奉公守法,飽食暖衣,養家糊口,過太平日子?”眾人都表示愿意過太平日子。于是,郭鳴厲言正色地說:“如果真是這樣,我今天饒恕你們。后有犯者,嚴懲不貸!”吏皆涕泣悔悟,直至郭鳴離任未有人犯法。
侯輔之
侯輔之少遭家難,避居嘉興,捕者突至,逮系登舟。侯默然,手執《周易》熟讀之,倦則依捕人臥。捕者以為癡,且以為紈绔子弟容易制服。將抵會城,眾捕人各自忙著收拾行李,放松了警惕。侯睨視兩岸桑翳無際,忽竄入桑林中,捕者出乎意外,疾追不能得。侯逃出后,微行近白門,遇人盤問,以《周易》示之,說:“我是算命先生。”遂脫于難。
胡勵齋
胡勵齋以詞臣備兵常鎮。時鎮多盜賊,每擒一人,就株連百余家,捕使按籍勾索。胡毅然爭曰:“罪犯為了延緩死期,血口誣陷善良清白,怎可輕信他們?”使者數至,數不與。復正色曰:“以殺人而討好上司,我不為也。何惜一官為數百人請命耶?”始終堅持自己的立場。
宋牧仲
世祖御極之初,命公卿大臣子弟入衛,時商丘宋文康公長子牧仲,年甫十四,相貌俊偉,一表堂堂,帶刀侍皇上左右。皇上愛重之,每賜食中和殿。一日,牧仲將餅餌棗栗私自攜出,被皇上發現。牧仲跪謝曰:“家中祖母年紀老了,十分寵愛我,我偷偷地將皇上賜的食物獻給她,為了使她高興。”皇上聽了很高興,從此每賜食,必盡敕以歸。
上一篇:《五虎平西前傳》介紹|賞析
下一篇:《仙俠五花劍》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