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類·用縱筆虛筆寫感慨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后半忽用縱筆,卻又是虛筆,寄慨無端,別有天地,極龍騰虎臥之奇,海涵地負之觀。(陳廷焯 《詞則·大雅集》卷四)
【詞例】
眉 嫵
新 月
王沂孫
漸新痕懸柳,淡彩穿花,依約破初暝。便有團圓意,深深拜; 相逢誰在香徑? 畫眉未穩,料素娥、猶帶離恨。最堪愛、一曲銀鉤小,寶簾掛秋冷。
千古盈虧休問。嘆慢磨玉斧,難補金鏡。太液池猶在,凄涼處,何人重賦清景? 故山夜永,試待他,窺戶端正。看云外山河,還老盡,桂花影。
【解析】清代著名詞論家周濟評宋代王沂孫之詞云:“碧山饜心切理,言近指遠,聲容調度,一一可循”。又說:“碧山胸次恬淡,故 ‘黍離’,‘麥秀’ 之感,只以唱嘆出之,無劍拔弩張習氣”( 《宋四家詞選序論》)。周氏所說的“言近指遠” 、“無劍拔弩張習氣”,概括了王沂孫善用縱筆、虛筆寫感慨的特色。以縱筆、虛筆抒發感慨,委婉曲折,空靈蘊藉,無劍拔弩張之氣,有言近指遠之致。較之直筆、實筆,藝術效果更佳。以抒情為主的詞特別講究含蓄,所以很多詞家都選擇縱筆、虛筆抒發較為強烈的感情,婉約派詞人尤為擅長。王沂孫作為兩宋婉約派的殿軍,運用縱筆、虛筆抒情取得了令人驚嘆的成就,故獲得歷代詞論界的好評。
《眉嫵·新月》 看似一首賦月的詠物詞,其實詞人慨嘆身世,懷念故國,雖無慷慨悲壯之氣卻多痛苦呻吟之聲。手法曲折,語言含蓄,風格凄婉,藝術性較強。王沂孫生于宋末,卒于元初,曾與周密、張炎等人結社唱和。宋亡之后,他投身于元朝,做了慶元路學止,政治失節,情緒頹喪,詞作中多以詠物寫隱晦曲折的哀怨。這首詞就是借新月來詠嘆內心的慚悔隱曲。上片主要寫 “新月”,用直筆描繪新月穿花破瞑,漸懸柳梢。以 “血眉未穩”狀新月之態,以 “銀鉤”繪新月之形。然而 “料素娥猶帶離恨”,曲折地流露了自己的離愁別緒;“寶簾掛秋冷”則勾勒了自己冷落寂寞的心態。下片繼續寫月,卻用虛筆縱筆抒發感慨。“千古盈虧休問”,借 “月有陰晴圓缺”寫人生、世事的變幻莫測,也是對自己晚節不終的深刻反省。“嘆慢磨玉斧,難補全鏡”,似引吳剛掄斧伐桂之神話,實寫自己心靈的創傷難以填平,苦不堪言。“太液池猶在,凄涼處,何人重賦清景?”借天宮之凄涼寫自己處境心境之悲涼,問句中充滿悔恨哀怨。“故山夜永”,抒故國之思,恨長夜難明。“試待他窺戶端正”,曲折流露出詞人企盼早日撥亂反正的心曲。結句 “看云外山河,還老盡,桂花影”,借月亮上桂花樹影的盛衰消長來寫自己心頭的陰影,有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之意。下片句句寫月,卻又句句抒發自己的感慨。身世之凄楚,鄉思之熱切,飽含其中。這些文字似寫月而非寫月,一語雙關。寫月是直筆,抒情是曲筆; 寫月是實寫,感嘆人生是虛寫。含蓄深沉,跌宕多姿,誠如前人評云 “后半闋蹊徑顯然”( 《譚評詞辨》 卷一)。這就把一個異代微臣卑賤隱微的心理狀態寫得十分傳神。然而,字面上無跡可求,真是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這種縱筆、虛筆的寫法頗似“弦外得音”,但細細比較,“弦外得音”是借此言彼,彼此并重,內外交勝;而縱筆、虛筆更加側重弦外音,摹寫景物似非作者本意。從審美角度看,詞人是用一種特殊的心情,獨到的眼光去觀照事物,通過詠物,發露情懷,主觀色彩更濃,感情也更為真切。可以說是一種移情于景的藝術手法。從描寫的角度看,“弦外得音”多少可以窺見作者本身的意向,只不過是在描寫此事物過程中,夾帶出彼事物,是一擊兩鳴之法; 而縱筆、虛筆幾乎看不出作者自己的影子,詞人的主觀感情完全物化了。只有了解了寫作背景,細加玩味,才能悟出作者的初衷。因而藝術上更為含蓄、高妙。具有朦朧美。依稀綽約,撲朔迷離,又深不可測,意境幽美。
運用虛筆、縱筆抒寫感慨,往往由于作者有一種深微曲折的難言之隱,不想直接說出,但又時時刻刻縈繞心頭,只能借助于虛筆縱筆出之; 抑或在詠物寫景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流露出來,形成了一種特定的意象。聯系作者的特殊遭遇,讀者可以把握作品的旨趣。
用縱筆虛筆發抒感慨是詩詞抒情的傳統特色之一。蘇軾《卜算子》 云: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借詠鴻雁來描寫自己謫居黃州的凄清寂寞以及其高潔的情懷。黃山谷云:“東坡道人在黃州,作《卜算子》云云,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數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三十九)。盡管黃氏沒有說出“縱筆”、“虛筆”這樣的術語,但他顯然已認識到這種藝術手法的魅力,所以佩服得五體投地。無獨有偶,南宋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也是抒寫自己“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高風亮節。而辛棄疾《摸魚兒》的上片,字面上寫到傷春,惜春,留春、怨春,其實是抒發自己對收復北方的大好時機稍縱即逝的無窮感慨。由于詞人巧用虛筆、縱筆,寄意深微,揮灑自如,所以博得了古往今來無數讀者的贊譽。
上一篇:詠物類·鉤勒入妙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詠物類·語語超雋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