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耿光怡
長篇小說。作者杜鵬程。人民文學出版社1954年6月初版,1956年1月再版,1958年三版,1979年4月四版。這是一部描寫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史詩性作品。小說以宏大的氣魄,在較大規模上反映了1947年3月至9月延安保衛戰的歷史進程。1947年3月,蔣介石調集了以胡宗南為首的幾十萬軍隊進攻延安和陜甘寧解放區,妄圖一舉殲滅我三萬西北野戰軍,消滅我黨政軍首腦機關——中共中央。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英明決策,實行戰略轉移,主動撤離延安,在西北地區與蔣軍展開了千里周旋的運動戰。彭德懷將軍正確地執行了中央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的戰略思想,率領西北野戰軍聲東擊西,神出鬼沒,處處主動,以局部的優勢兵力一個個殲滅敵人,取得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歷史性勝利。作品從撤離延安開始,以周大勇連隊的戰斗生活為中心情節,描繪了這場延安保衛戰中的幾個著名戰役。青化砭伏擊戰:3月19日,黨中央機關撤離延安,西北野戰軍主力部隊隱蔽青化砭,陳興允旅長率其部隊沉著鎮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下全殲敵人一個整旅4千人,取得了延安保衛戰的第一個勝利。蟠龍鎮攻堅戰:氣急敗壞的敵人急于尋找我軍主力決戰復仇,彭總乘勢以陳部中的小股部隊冒充主力,佯裝撤退,從蟠龍鎮地區出發,牽引著十幾萬敵人主力北上,邊走邊打,迷惑敵人。同時主力部隊緊緊包圍住蟠龍鎮這個儲備敵軍糧食彈藥等軍事物資的重要據點,隨著彭總一聲令下,蟠龍鎮攻堅戰打響了。此時,胡宗南主力的十幾萬人馬卻在遠離蟠龍鎮的綏德城里尋找我軍主力呢。不容敵軍增援,蟠龍鎮精銳守敵七千人已全部被殲。當敵人精疲力竭、饑餓難忍地調頭爬回蟠龍鎮一線時,我軍早已轉移休整去了。這種聲東擊西的戰術搞得敵人人財兩空。隴東高原和長城線上的周旋:我軍在短暫休整后,便日夜兼程鉆森林、翻山溝向西挺進,越過隴東高原,進入陜甘交界的荒漠地帶,打敗了胡宗南的幫兇馬鴻逵匪徒,粉碎了敵人的合圍計劃,收復了三邊地區。接著,西北野戰軍沿長城東去,朝敵人的盤踞地榆林挺進。榆林交戰,消滅了敵人兩個團、兩個營和四個縣的反動地方武裝后,我軍突然撤出戰場,“英雄部”第一連連長周大勇和他的連隊奉命負責掩護主力撤退。當周大勇和戰士們按時完成阻擊任務追趕主力時,卻因騎兵通信員犧牲而失去了聯絡目標。面對敵人的重兵重圍,周大勇異常鎮定,沉著地率領戰士邊打邊退,不僅殺出一條血路,而且在輾轉突圍中主動出擊,一舉搗毀了敵人的糧站,切斷了其給養。在苦戰血搏中,身負重傷的周大勇和負傷的戰友們被敵人圍困在山洞里,他們拖著流血傷殘的身軀以極堅強的戰斗精神頂住敵人的瘋狂進攻,終于爭取到戰友解救的時間,轉危為安。在長城線上這場尋找主力的特殊戰斗中,一連涌現出像王老虎那樣身負重傷竟奇跡般拼死爬回部隊的硬漢;李江國、馬全有那樣在敵人圈里沖鋒陷陣、出生入死的英雄。這些鋼鐵戰士憑借著對黨的忠誠和為人民的解放而奮斗的崇高信念歷盡艱辛,終于回到主力部隊的行列。沙家店殲滅戰:此時,西北野戰軍主力部隊在彭德懷同志的準確判斷和精心部署下,正在發起對西北戰局有決定性意義的沙家店圍殲戰。8月20日,戰斗打響,蔣介石的王牌軍之一整編三十六師被全殲,至此,敵人開始全線潰退。沙家店一戰,扭轉了西北戰局,開始了收復延安的大反攻。與此同時,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威震長江南北;陳庚兵團南渡黃河,挺進豫西,胡宗南老巢西安岌岌可危;陳、粟大軍出師魯西,配合劉、鄧大軍作戰……我人民解放軍在全國幾大戰場上從戰略防御轉入戰略反攻,解放戰爭新的歷史時期開始了。小說正是在這種廣闊的背景上,真實地再現了解放戰爭中西北戰場的實況和風云變幻的歷史進程。在正面突出我西北野戰軍英勇善戰的同時,也描繪了敵軍的狡猾、兇殘、愚蠢、自傲,并穿插了陜北人民同仇敵愾,不怕犧牲,配合主力,支援前線作戰的動人情景。在藝術上,小說著重刻畫了我軍官兵陳興允、李誠、衛毅、周大勇、王老虎等人的形象,突出了周大勇勇敢善戰,追求理想,熱愛人民的革命戰士的本質特征,形象比較豐滿可信。相形之下,地方干部李玉山和他父親李振德老漢的形象就顯得抽象、一般了。彭德懷作為西北戰場的總指揮,在全書中雖然著墨不多,但形象相當突出感人。作品以鮮明生動的情節表現了這位將帥貫徹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的戰略決策的堅定性和樸素無華、平易近人的品質以及他胸有成竹、指揮若定、鎮定樂觀、沉著果斷的大將風度。小說氣勢恢弘,風格粗獷雄壯,無疑是建國初期戰爭題材長篇創作的“里程碑”。但作品發表后,由于受錯誤政治斗爭的牽連,使其受到不公正待遇。1959年以后,小說不再印發,1963年被指令銷毀。“四人幫”橫行時期,作者及書中描繪的那位質樸、誠篤、剛正的老元帥,遭到了空前的厄運。隨著黨中央為彭德懷同志平反昭雪,恢復名譽,《保衛延安》重新恢復了它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應有地位。
上一篇:王功亮《依依惜別的深情》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劉圣宇《信任》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