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類·直抒胸臆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過變以下,如泉流下瀉,直抒胸臆; 而旋垂旋縮,又如因風成漪,疊瀾不定。(陳匪石 《宋詞舉》卷下)
【詞例】
滿 庭 芳
夏日溧水無想山作
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人靜烏鳶自樂,小橋外,新綠濺濺。憑欄久,黃蘆苦竹,疑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
【解析】說起直抒胸臆,很多人會自然聯想到豪放詞人,諸如蘇東坡、辛稼軒等。這樣的思維定勢,其實源于對直抒胸臆作法本身的狹窄理解。所謂的直抒胸臆,應當是指契合創作過程中的心靈律動和情感起伏,為如實地表達出創作的主觀心緒,而采取的抒情方式。以此衡量,婉約的詞人,只要為情而造文,就可以寫出直抒胸臆的佳篇來。譬如,周邦彥的這首 《滿庭芳》,上片寫江南初夏景色,下片抒情。過片以后,雖時時宛轉,卻仍放言直瀉,一氣如話: 先拎出 “年年”一語,緊接以 “社燕” 自況,直抒 “宦情如逆旅” (清黃蓼園《蓼園詞選》),言簡意豐; 再蕩開一筆,以撇作轉,強作拋功名、寄歡娛于酒杯的曠達;“憔悴”之言又拽回到自己 “江南倦客”的心態上,直接道出不堪聽樂的情緒,強抑悲懷,吞吞咽咽; 終以 “歌筵畔”轉而總結,悵惘無限,彌漫心頭,只好借醉眠讓難以排遣的愁緒,暫且不了了之。這里,或縮或放,一轉再轉的頓挫之筆,即是婉約派的直抒胸臆,同樣應看作是感情的一瀉千里式的袒露。因為詞人胸中的塊壘本來就崎嶇不平,心緒又總似剝繭抽絲、層層纏繞,故直抒胸臆而成的文字,何嘗不可以有相應的幽咽頓挫?近人陳匪石先生于 “旋垂旋縮,又如因風成漪,疊瀾不定”的評語之前,仍謂其如 “泉流下瀉,直抒胸臆”,并不自相抵牾。
作詞貴在 “氣”和 “筆”兩要素。直抒胸臆的詞章,首先在 “氣”,要 “一氣如話”,“ ‘一氣’則少隔絕之痕,‘如話’ 則無隱瞞之弊”(清李漁 《窺詞管見》) 。清許昂霄稱此詞“通首疏快” (《詞綜偶評》),這主要是就 “氣”而論的。其次用筆,須善運用直致之筆寫情語,隨感情的波瀾展衍文字,用起伏的心韻駕馭文字。由于情感具有主觀抽象性,因此這決定了情感的表現和交流不同于其他意識活動的表現和交流。用語言的媒介去實現情感的深刻表現,往往語言、語序、語勢諸形式因素的選擇,就直接影響了直抒情感的程度。周美成此詞下片雖然筆法上回環曲折,但融注其中的情感卻能很鮮明直接地被讀者所把握住。寫實,并且讓讀者理解真實,有真的感悟,這就是直抒胸臆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審美價值。直抒胸臆,是每一位直面現實人生的詞人必然選擇的一種寫作技法。從敦煌曲子詞、李后主詞,到宋南渡以后的李易安、辛稼軒之詞走的都是這條道路。
至此,我們看到直抒胸臆在詞的創作過程與解讀過程中的雙重重要性。直抒胸臆,摒棄的是做作、過于雕飾的詞風; 直抒胸臆,避開了晦澀難懂的“錦瑟”之謎。它是“意隨筆生,不假布置”(明謝榛 《四溟詩話》)之后進入的佳境。它是一顆真實的心流露而致。它永遠閃耀著不盡的藝術魅力: 大寫的真實。
當然,我們這里論及的直抒胸臆,并非指未經提煉和非理智控制的純客觀的抒情方式。黑格爾在《美學》 中說過,“啼哭在理想的藝術里不是毫無節制的哀號,把痛苦和歡樂滿肚子叫出來也并非音樂。”這也就是說,想到哪,就寫到哪,不可能實現有效的情感顯現,作品也很難感情豐滿、生動感人。詞畢竟貴曲,所以不可太作“盡頭語”,一覽無余,需要掌握一定的分寸。不能因直瀉而沖淡了詞旨以及詞旨的流露。直抒胸臆是沒有固定的寫作程式的。要想運用得當,只有平時多下詞外工夫、多揣摩他人的作法。但始終要銘記一點: 直抒胸臆的詞作,一定要有真情實感。
上一篇:想象類·奇麗高妙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含蓄類·反說婉曲式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