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聚英》的主要內容,《針灸聚英》導讀
《針灸聚英》 又名《針灸聚英發揮》,是針灸學著作。明高武撰,刊于嘉靖八年(1529)。明《天 一閣書目》、《醫藏書目》較早著錄。現存主要版本有明刻本和日本復刻本。建國后有排印本出版。
高武(16世紀),字梅孤,浙江鄞縣人。明代針灸學家。據《鄞縣志》載,高氏好讀書,通天文、律昌、兵法、騎射。嘉靖(1522-1560)時中武舉。曾北上歷覽關隘險要。晚年專精于醫,尤長于針灸,治人立起。曾慨當時針灸多誤,手鑄銅人 三座,男、女、童子各 一,以試穴位,并推之人身,所驗不爽毫厘,惜未傳世。為確定針灸穴位,探索其淵源和要旨,高氏參考歷代各種針灸文獻十余種,編成《針灸聚英》。另撰有《針灸節要》、《痘疹正宗》、《發揮》、《直指》、《射學指南》、《律呂辨》等書。
本書4卷。卷1 為仰人伏人尺寸、十二 經穴、奇經八脈穴、絡穴、原穴、募穴、俞穴、八會穴、五輸穴等;卷2為特定穴(騎竹馬穴、四花等)、子午流注、東垣針法、治例傷寒、治例雜病、玉機微義等;卷3為補瀉、刺法、灸法等; 卷4集輯了十四經穴歌,流注指微賦、標幽賦、通玄指要賦等63個歌賦。
該書在學術上的特點,一是匯聚了明代以前針灸文獻之精華。作者認為,后世針灸諸書,與《內經》、《難經》異多同少,因取其同而論其異。卷首“集用書目”,簡明介紹了明以前主要針灸學著作。書中搜采了《銅人》、《明堂》、《子午》及竇氏《流注》等的內容。閱讀此書,不僅可以了解《內經》以下歷代針灸演變的情況,而且對掌握各家不同的針灸治療特點和經驗也很有幫助。特別是書中所載的各家針灸歌賦,有不少內容是原書已佚,賴此書得以保存流傳于后世。二是作者在撮錄前人著述的同時,提出了不少新的學術見解。如高氏十分重視針法和補瀉,尤其推崇金元時期興盛的子午流注針法。但他對諸病皆針某日某時開穴的機械作法提出批評。認為應考察具體病情需要來開穴治療。此外書中認為“虛里”不行針剌補瀉,這是因為中焦之氣可以影響宗氣。針剌他經并施補瀉,就是施補瀉于“虛里”了。從而提出了“取三里以下其氣而宗氣之盈者消;調 三里以補其氣而宗氣之耗者滋”的學術觀點。作者在書中以按語的形式提出了不少類似的獨特見解。
本書內容豐富,議論精辟,是明代的 一部重要的針灸學著作,在學術界有 一定影響。該書對研究明以前針灸文獻和針灸臨床均有參考價值。
上一篇:《針灸甲乙經》的主要內容,《針灸甲乙經》導讀
下一篇:《針灸資生經》的主要內容,《針灸資生經》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