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類·命意不凡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此篇小令,起寫梅花耐寒,生來瘦硬。上片明梅之標格,隱隱寄興,以見作者操守。下片起三句都非常好,情高迥而影淡澹,心與月知,是一般皎潔之身世懷抱。收二句又換筆,寂寞之極,不欲與春風海棠爭艷于一時。命意措辭,不同凡響。(汪中《宋詞三百首注析》)
【詞例】
霜天曉角
梅
蕭泰來
千霜萬雪,受盡寒磨折。賴是生來瘦硬,渾不怕,角吹徹。清絕。影也別。知心惟有月。原沒春風情性,如何共、海棠說。
【解析】 “命意”,即立意、指創作之前先定下統攝、貫穿整首作品的主旨。古人創作,都強調命意,所謂 “作詩必先命意,意正則思生,然后擇韻而用,如驅奴隸”(魏慶之 《詩人玉屑》 卷六)。蘇軾教人 “作文之法”就是要先命意,他舉例說:“儋洲雖數百家之聚,而州人之所須,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必有一物以攝之,然后為己用,所謂一物者,錢是也。作文亦然,天下之事,散在經、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攝之,然后為己用,所謂一物者,意是也。不得錢,不可以取物; 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 (洪邁《容齋詩話》 卷四) 至于立意的方法,元陳繹曾《文說·立意法》曾說:“立意之法,必由此四者而求之,各隨所宜以為主,而統之于中。凡文無景則苦,無意則粗,無事則虛,無情則誣。立意之法必兼四者。”
命意,貴新、貴高、貴奇。蕭泰來 《霜天曉角 ·梅》 詞,命意措辭、就新奇高逸,不同凡響。自宋初林逋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山園小梅》)的詠梅名句傳世后,兩宋之世的詠梅詩詞如汗牛充棟,僅南宋初黃大輿編的 《梅苑》 就收有詠梅詞四、五百首。蕭泰來此詞能超然獨立于眾多的詠梅詞之上,別開生面,關鍵就在于它的立意新奇。
作者命意的新奇表現在,他不是按常規的思維方式,精確地描摹梅花的香韻枝態,也不是一般地主客合一,賦予梅花類型化的人的心態情感,而是將主體自我的人格精神、性情懷抱、人生境遇與梅花的內在稟性、天然品格融化為一,使筆下的梅花烙下創作主體鮮明的個性色彩。詞的上片,寫梅花久歷寒冬,受盡千霜萬雪的摧殘磨煉,但梅花生來瘦硬,全然不懼自然界霜雪的磨折,傲寒開放。她沒有眼淚,也沒有悲傷,無需用凄涼哀切的號角來表達自己的艱辛坎坷。這一層既寫出梅花獨特的身世經歷,也表現出其不同凡花俗草的內在精神稟性。而這梅花又是詞人自我人生際遇、人格精神的寫照。可以想象,詞人也大約是受盡了種種磨難坎坷,但仍能保持頑強的生命力和執著的人生信念,不為一時的挫折磨難而哀聲嘆氣,也不因眼前的坎坷不平而喪失自我獨立的精神品格,故能與 “生來瘦硬”、堅韌頑強的梅花產生強烈的心靈共振,并化身于梅花,托物寄興,借梅喻己。梅品與人格,同化合一,和諧渾然。
作者追求神似,著重揭示梅花的內在品格,但并不完全遺形略貌,不顧其外在形態特征。“受其寒磨折”,就是梅特有的 “身世”。而 “瘦硬”,則既寫出梅的外在形態特點,也表現出其內在精神。“瘦”,是就梅的外形言;“硬”,則是就其內質言,措辭簡煉而傳神。過片仍扣梅的形態特點著筆。梅影,不同于其它花影,清高孤絕,遺世獨立。她總是與清水為鄰 (林逋詩即說:“疏影橫斜水清淺”),與潔月為伴。她是那么清高,也是那么孤獨,她冰清玉潔之心只有明月能理解知曉。她又自甘寂寞,固守著心靈的一片圣潔,不屑與隨世浮沉、依風斗艷的海棠們交流情愫、傾吐衷腸。梅花的這種清高、孤獨的“情性”,也正是詞人自我獨立不群、不甘隨波逐流、不屑與流俗之士往來交際的孤傲品性的外化。詞中句句是寫梅,又句句是寫自我。寫梅能形神兼備,寫自我而深化無痕,確是不同凡響。
此詞命意新,故境思新; 立意高,故格調高。北宋晁補之 《鹽角兒·亳社觀梅》 詞云:“開時似雪,謝時似雪,花中奇觀。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徹。占溪風,留溪月。堪羞損、山桃如血。直饒更疏疏淡淡,終有一般情別。”南宋初朱敦儒《卜算子》詞云:“古澗一枝梅,免被園林鎖。路遠山深不怕寒,似共春相躲。幽思有誰知,托契都難可。獨自風流獨自香,明月來尋我。”晁補之、朱敦儒這兩首及陸游的 《卜算子·詠梅》詞,也都命意新奇,自成高格。蕭泰來詞雖作于其后,但他將自我的個性懷抱打入梅花中而別立新意,仍自成一境,新創一格。這也表明,即使是題材相同,但只要命意新穎,仍可自鑄新詞、獨辟新境。
上一篇:境界類·自成妙諦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境界類·空際傳神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