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英
人去西樓雁杳,敘別夢,揚州一覺。云淡星疏楚山曉,聽啼鳥,立河橋,話未了。
雨外蛩聲早,細織就霜絲多少?說與蕭娘未知道,向長安,對秋燈,幾人老?
【注釋】
霜絲:即指白發。蕭娘:女子的泛稱。幾:此處作感嘆副詞用,表示“多少”的意思。
【鑒賞】
從詞的開篇便可看出這是詞人的又一首感夢詞,表達出詞人的懷人、傷離別之情。
詞人一反以往先夢后醒的手法,首句便點明是夢。“人去西樓雁杳”,人兒從西樓離去,就像飛雁杳然無影。詞人將自己的思念之情揉入“杳”字,表現出對逝去之人的感傷。“敘別夢,揚州一覺”,這里引用了杜牧的“十年一覺揚州夢”,然后開始以平緩的語氣略敘夢境。“云淡星疏楚山曉”介紹出夢中環境,也是冷冷清清,為下面的“聽啼鳥,立河橋,話未了。”作了映襯。聽那烏鵲悲啼,在河橋上佇立相依,說不盡難別難舍的話語。簡短六個字,結構工整,音律和諧,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一副離別的凄美畫面。
下闋以雨聲、蛩聲為背景,以有聲的外部世界烘托愁苦的內心世界。“雨外蛩聲早,細織就霜絲多少”,用一問句更顯詞人此時的惆悵。夢被瀟瀟雨聲所驚醒,夢醒之后,往事已成空,更是愁上加愁。聽到蟋蟀的早鳴聲像織布機發出細細的穿梭聲,詞人不禁暗問:“有多少白霜般的發絲被它織成?”時刻縈繞在詞人心里的相思之苦苦盡了滿頭青絲成白霜。發絲如愁絲,在心里交織著無法排遣。詞人用一個“織”字將無形的愁化為實,使之形象化,把無可感的情緒化為可感的形象,增強了感染力。結尾又是一問句:“向長安,對秋燈,幾人老?”遙望著臨安故居,往日歡樂浮現,然而現實中卻只有秋夜、孤燈,夜的凄涼,燈的孤影,把詞人內心深處的愁苦孤寂表達得淋漓盡致。“幾人老?”詞人直抒胸臆,使旁人也能體會到這種情感,產生共鳴,引人同情。
詞人一面感嘆人世無常,表達出苦澀而難耐的愁苦,一面又將苦澀化為美麗的詩詞,將自己的感情世界深深寄寓其中。用筆洗練,沉樸渾厚,是吳文英詞的又一特色。
上一篇:吳文英《夜合花·自鶴江入京泊葑門外有感》宋詞賞析
下一篇:吳文英《鶯啼序·春晚感懷》宋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