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類·極詠古能事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云……此闋悲壯蒼涼,極詠古能事。( 《左庵詞話》 卷上)
【詞例】
永 遇 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嬴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解析】在詞史上,由蘇軾的 “以詩為詞”,到辛棄疾的 “以文為詞”,都給詞的表現力開拓出一個新天地。稼軒的“以文為詞”,便是把“經史子集”中的材料任意驅遣,用以表現自己的情感。這首 《永遇樂》,就是引用多件史事,來抒情達意。《左庵詞話》說它“極詠古之能事”,是非常愜當的。
中國的封建專制社會,臣子只有盡忠孝之義務,而不得直言君父之過失,即所謂“為尊者諱,為長者諱”。在這種文化傳統中,辛棄疾雖然對朝廷君臣有強烈不滿,但不能鋒芒畢露地抨擊,只能借歷史史事,寫一己之思想情感,即所謂 “借古人之酒杯,澆胸中之塊壘”。這首 《永遇樂》 的上片,“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說孫權當年雄踞江左,擋住了曹軍的南下,連曹操也不得不稱贊“生子當如孫仲謀”。但而今找不到孫權那樣的人物了,實為諷刺南宋皇帝的茍和與無能。然后以南朝劉裕北伐的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史事,既巧妙地諷刺了投降派,也表達了作者對歷史英雄的向往和對主戰派的期望。詞的下片,以劉義隆草率北伐而招致失敗的教訓,告誡本朝宰相韓侂胄必須經過充分準備才可對金用兵。結句“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以廉頗晚年閑居時為向趙王表示自己還可重上戰場,曾一飯斗米、肉十斤,并披甲上馬的史事,表達作者報效祖國、老當益壯的戰斗意志。總起來說,這首詞處處說歷史,實際上無處不針砭現實;處處言古事,但每件古事都寄托著作者強烈的情感。這種以古事來表情達意的手法,蘊含深厚而不失之膚淺,情感含蓄深沉而不失之太露,堪稱千古名作。
中華民族具有強烈而深沉的歷史感,這是其它民族不可企及的。這種歷史感物化為汗牛充棟的史書,也融匯于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中。以大量的詠史詩詞而言,作者不是單純地復寫史實,而是 “名為詠史,實為詠懷”。首開其端者是西晉的左思,如 “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詠史》其二),說的是漢代金日磾、張湯家族世代為貴胄,而才士馮唐因身世低微而終生沉淪下僚的史事,抨擊魏晉的門閥制度,抒發作者的憤慨不平。后來的陶淵明、李白、劉禹錫、杜牧、李商隱乃至清代的龔自珍,皆秉承這一傳統。如李商隱之 《隋宮》: “乘興南游不戒嚴,九重誰省諫書函。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痛斥隋煬荒淫暴虐,也影射了晚唐統治者的醉生夢死,奢靡誤國。然而,在運用古事方面,用得最多最好的當推辛詞。吳衡照 《蓮子居詞話》 說:“辛稼軒別開天地,橫絕古今,論、孟、詩小序、左氏春秋、南華、離騷、史、漢、世說、選學、李、杜詩,拉雜運用,彌見其筆力之峭”。其中,在運用古事方面,又以這首 《永遇樂》 最為后人稱道。
上一篇:含蓄類·含蓄不露之開闔式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抒情類·使無情處都有情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