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類·妙能寫景中人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此等句法,使作者稍稍矜才使氣,便流入粗豪一派。妙能寫景中人,用生出無限情思。(鄭文焯《手批東坡樂府》)
【詞例】
水調歌頭
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蘇 軾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敧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解析】詞之 “景中人”大致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詞人之外的人,如 “花間詞”和柳永詞中某些 “代言體”詞作,其 “景中人”大多為歌妓。“玉樓明月長相憶。柳絲裊娜春無力。門外草萋萋。送君聞馬嘶。”(溫庭筠 《菩薩蠻》)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 (柳永 《定風波》)等屬此類。
“景中人”的另一類即詞人。鄭文焯所謂 “景中人”即指詞人。其《與夏呋盦書》中亦云:“周、柳詞高健處惟在寫景,而景中人自有無限凄異之致,令人歌笑出地。”(《詞話叢編》修訂本第五冊龍沐勛輯 《大鶴山人論詞遺札》) “寫景中人”就是通過描寫景物、敘述景物中的詞人活動 (包括心理活動) 以及抒發詞人為景物所引發的某種議論等多種手法來抒寫詞人情感。從抒情這一實質說,“寫景中人”就是 “寫景中情”,但具體寫法較“寫景中情”靈活多樣。如柳永的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上片描寫秋天暮雨過后夕陽殘照、物華衰落之景,而景中有情,可謂 “寫景中情”;下片敘述詞人登樓望鄉、感嘆生涯、遙想佳人等一連串的活動,即為 “寫景中人”。蘇軾 《水調歌頭》“落日繡簾卷”也是 “寫景中人”的詞作。我們就以此詞為例來談談 “寫景中人”的妙處。
蘇軾這首詞寫于謫居黃州期間 (1083年)。蘇轍 《黃州快哉亭記》載: 張偓佺謫居黃州,心中坦然,不以謫遷為患,“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江流之勝,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快哉”一名既含有 “亭之所見”,景象壯觀,覽之為快之意; 更表達了蘇軾對張偓佺曠達情懷的激賞,寄托著蘇軾本人 “坦然不以物傷性”而 “無所不快”這種高情逸致。蘇軾這首詞所發之情也就是 “快哉”二字,但在寫法上并非大筆渲染 “快哉”之景或傾懷直抒 “快哉”之情,而是采取描寫、敘事、議論等手法在融情于景的同時以景物為導線去展露詞人心理活動、抒發詞人某種見解,歸結于抒發詞人的 “快哉”之情。
“落日”二句與下片 “一千頃”五句為寫景,景中融情。前者令讀者眼前浮現出詞人卷簾憑窗賞悅夕陽映照中水天一色的絢麗迷濛景象,詞人 “快哉”之情溢于言表。后者清澈平靜的浩闊水面映襯著詞人的曠達心境,“浪起”句轉寫動景,暗示出 “風”起,過渡到下文對 “風”的議論。在章法上,二者均分別引發下文的敘事和議論。
上片 “知君”句之后皆為敘述手法。“知君”二句承 “亭”而來,其中蘊涵二人性情相投之義。其實,張偓佺并非為蘇軾而造此亭,但此亭寄寓著二人共同的 “快哉”情懷,也就不必拘執于亭之主人為誰了,蘇軾自不妨說“知君為我新作”。“長記”句以下承 “水連空”之景敘述詞人心理活動,憶想中的 “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山色有無中”均可映照詞人眼前實景。而這種由景物觸發的心理活動更深微地透露出詞人情懷。“長記平山堂”暗示出詞人對平山堂的特殊情感,并非僅如俞陛云所釋:“快哉亭與平山堂皆登臨之勝,故聯想及之。”(《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平山堂為蘇軾恩師歐陽修在慶歷新政敗后知揚州時所建,寄托著歐陽修不以謫遷為患而自得山水樽酒之樂的清高曠達情懷。而蘇軾作此詞前曾 “三過平山堂下”(蘇軾 《西江月 ·平山堂》),皆在與歐陽修相似的謫遷途中。因此,“長記平山堂”隱伏著詞人對歐陽修灑脫風神的追懷之情。“認得醉翁語”二句進一步點明這種情懷(“認得”為體悟之義)。
可見,上片中的敘述部分透露出詞人與張偓佺的交情、詞人的內心隱衷,由此抒發出詞人 “快哉”情懷。
下片 “堪笑”句以下為議論筆法,承 “浪起”(風)而頗具曲折之致。“快哉”一名來自宋玉《風賦》,為點題不得不涉及,但宋玉賦中因諷諫而分風為雌雄又與詞人自然達觀之懷相悖。因此,詞人拋開宋玉賦中諷義而拈出其雄風雌風之說與莊生“天籟”之說相對,在“堪笑”、“未解”、“剛道”等語中寓以詞人見解。這番曲折之后再直抒己見,因而避免了議論的直露粗淺之嫌,同時又呈現出詞人神情。就整首詞而言,這幾句議論是點題,是對“快哉”情懷的理性歸結:只要心中有所得(“浩、然氣”)而“坦然不以物傷性”,則可無所不快。(蘇轍 《黃州快哉亭記》)
從上面的例析中,我們可以看出,所謂“妙能寫景中人”就是將人這個情感生靈置于景物之中,以多種筆法 (寫景、抒情、敘事、議論等) 生動而深切地表現出“景中人”為景物所觸發的情感性活動,既反映出“景中人”的神情個性,又抒發出“景中人”的真實情懷。這種詞作便能“生出無限情思”,令讀者如臨其境,“歌笑出地”。
上一篇:記敘類·純用賦體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結構類·一縱一操,筆如游龍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