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相成《反語相映》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此人罷官在京,又從京中歸家。前段寫景處殊覺凄涼,卻是反映。結句到家之樂,在送行詩中又是一種筆意也。……此詩中反語相映之妙,非身歷不知。(黃生《唐詩摘抄》卷三)
【詩例】
送襄垣王君歸南陽別墅
韓翃
都門霽后不飛塵,草色萋萋滿路春。
雙兔坡東千室吏,三鴉水上一歸人。
愁眠客舍衣香滿,走渡河橋馬汗新。
少婦比來多遠望,應知蟢子上羅巾。
【解析】
“反語”,又稱“反話”,一般指詩文創作中運用同本意相反的詞語或意象來表達本意。黃生評語所提出的“反語相映”,是一種“反映”手法,即以襯體意象從反面映襯主體意象的構思或修辭的技巧。就韓氏此詩來看,則是指運用反語意象來映襯主體意象或情蘊,或以歡樂映哀愁,或以哀愁映歡樂,其中處于襯體地位的意象,相對主體意象而言便是反語意象。
韓氏此詩是一首送別詩。“襄垣王君”,是指家在山西襄垣縣境的王姓友人。“南陽別墅”,則是“王君”在河南南陽的一座別墅。詩人的送別是在長安“都門”,而“王君”罷官歸家,心情自然是凄涼、難堪的。這類送別詩,一般寫法多為描述凄涼之景以渲染人的凄涼之情,兼訴寬慰、珍重之意。但此詩寫法卻有些別致,運用“反語相映”的手法強化王君的凄涼、哀愁之情。黃生講:“前段寫景處殊覺凄涼”,但細加品味,前段所寫“都門”送別之景,本身并無凄涼意味。恰恰相反,首句“霽后不飛塵”,言都門送別正當春雨過后,云散天晴,道路纖塵不飛,空氣潔凈、清新,望去路,“草色萋萋滿路春”,青綠而叢茂的草色鋪滿大道兩旁,伸延著無盡的春意。這是一幅芳春潔美的景象,哪有什么凄涼況味?但這芳春美景同“王君”罷官離京的失意,悵惘的哀情形成強烈的反差。詩人為了更深刻地表現“王君”沉溺于痛苦失意的哀情,便特意借“反語相映”的手法,描寫賞心悅目的春光樂景以反襯、強化哀情!頷聯便從樂景與哀情的不和諧中自然生發出來:“三鴉水”,是在今河南南召縣東北,同魯山縣接界的“魯陽關水”,此處峽路峭深,是由陜西至河南南陽的便捷通道。雙兔坡,其地不詳,當亦在“王君”歸途某地。詩人借雙兔坡東千室之吏,即管轄千戶的地方官吏的得意,以反襯“王君”穿行三鴉水間的“一歸人”的孤獨、惆悵。頸聯寫 “王君”旅途上的奔勞和愁悶,借“衣香滿”、“馬汗新”兩個細節加以點染: “馬汗新”者,一路山道跋涉,沒有注意馬匹奔勞狀況,直至渡河過橋暫時下馬,方才發現馬汗淋漓,竟以為新出之汗呢!更妙者是“衣香滿”的細節,正應“草色萋萋滿路春”的芳春之景。“王君”哀愁無聊,一路無心賞玩春花芳草,然而春花芳草的香氣卻薰染了他的衣裳,直到夜晚睡眠脫衣時,方才聞到衣裳散發的花草芳香。這真是人不惹春春惹人!詩人巧妙地以此細節點染春景之美、春意之濃,反襯王君的“愁眠”無緒的情狀,與“反語相映”同一筆意。尾聯詩人未做寬慰、珍重之語,卻預擬、懸想 “王君”之妻子—— “少婦”,見 “蟢子上羅巾”而“遠望”夫君情切的場景。民間有見蟢蛛則有喜樂之瑞的風俗,寫出少婦“應知”夫君歸來的喜兆而“遠望”期待的歡欣。少婦自然不知“王君”歸家之失意,顯然寫此到家之樂也是以樂景襯哀情的 “反語相映”手法的妙用。當然,尾聯的樂景還有另一層用意,那就是詩人預祝王君歸家與妻子團聚,獲得妻子的溫情慰藉,稍可減輕其內心的哀愁。
“反語相映”的特點即在突破“正語直述”的常規寫法,運用反語側擊的方式抒情述懷,產生出奇制勝的效果。“反語相映”,既可以歡樂的反語意象映襯哀愁,也可以哀愁的反語意象映襯歡樂。前者如杜甫《哀江頭》:“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以春日蒲柳茂綠的美景映襯閉鎖千門的國破慘狀與詩人憂國感時的哀痛心情。王昌齡《閨怨》:“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以春日 “陌頭楊柳色”的美景觸發并映襯少婦孤寂悔怨心情。后者當推杜甫為“以哀景寫樂”的大家,如《喜達行在所》:“喜心翻倒極,嗚咽淚沾巾”;《述懷》:“涕淚授拾遺,流離主恩厚”,以嗚咽涕淚映襯、渲染詩人冒死奔至鳳翔見到新君唐肅宗的激動喜悅心情。如《羌村三首》:“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鄰人滿墻頭,感嘆亦歔欷”;《北征》: “慟哭松聲回,悲泉共幽咽”,以妻子、鄰人、松泉的淚泣與悲聲映襯、渲染詩人亂世生還,驟見親人的喜極難抑的情感。《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更以涕淚撒滿衣裳極力映襯,強化詩人乍聞官軍收復薊北,掃滅安史叛軍的驚喜望外的歡快情懷。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相反相成《言近旨遠》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相反相成《淡語耐人百思》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