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類·襲用式:改竄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改竄已成之作,似非襲用。實則先有成作為藍本,雖更易辭語,或別出新意,仍不免其為襲用也。此類作法,亦有兩種: 與略改辭語而意境與原作微異者; 有別出新意而套用成作略加變換者。(《詹安泰詞學論稿》第七章 《論修辭》)
【詞例】
滿 庭 芳
琴 操
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斜陽。暫停征轡,聊共飲離觴。多少蓬萊舊侶,頻回首、煙靄茫茫。孤村里、寒鴉萬點,流水繞紅墻。魂傷! 當此際、輕分羅帶,暗解香囊。謾贏得、青樓薄幸名狂。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有余香。傷心處,高城望斷,燈火已昏黃!
【解析】 《滿庭芳》(“山抹微云”)詞,是“學柳七作詞”的秦觀之一首很有名的代表作。清代譚獻的 《高郵》 絕句云:“蘭槳盈盈動水濱,棲鴉點點度湖滣。便從衰草微云里,想見風流淮海人。”即為讀這首詞有感而發。杭州歌妓琴操以此詞為底本,更其“門”字韻為 “陽”字韻,并在意境上與秦觀詞略有差異,雖然是一種近似游戲的詩詞創作活動,但也可見這位歌妓文學修養比較高,文思也較敏捷,據吳曾 《能改齋漫錄》載:“杭之西湖,有一倅閑唱少游 《滿庭芳》,偶然誤舉一韻云:‘畫角聲斷斜陽’,妓琴操在側云:‘畫角聲斷譙門,非斜陽也’。倅因戲之曰:‘爾可改韻否?’琴即改 ‘陽’ 字韻云……東坡聞而稱賞之。”琴操改竄秦觀詞而得到大文豪蘇軾的 “稱賞”,雖說與東坡公的愛好志趣有關,但改竄后的 《滿庭芳》 詞,畢竟還是順愜渾融,不顯得別扭、生澀,還不完全是“點金成鐵”,說明這是需要一定功夫的。
詞的上片與秦觀原詞意境基本一致,渲染一種空闊衰瑟的氣氛,畫角、征轡在斜陽的映照下,加上寒鴉流水孤村,更增愁寂。仔細分析,上片的改竄有一特點,即為了保持原詞意境,又能押新韻,作者采用了改換單個意象的位置的辦法。因為詞的意境是由單個意象構成的,有時意象位置的改變并不影響整個意境的性質。與原詞比較起來,除用“征轡”換成 “征棹”、“紅墻”換成“譙門”外,其他變動了的意象如 “斜陽”、“孤村”、“離尊”都只是改變了意象的位置而已。下片憶懷舊日情事。作者連一個意象都沒有更換,只是或在原詞的內部調整了語序,或改換個別韻腳字,使其合韻。這類改竄偶而為之,權當文壇趣事,未嘗不可,但并沒有多大文學價值。
改竄的別一種形式似比上述這種創造性更多一些,它往往從現成的一首詞出發,雖只改換幾個語詞或意象,而整首詞的意境與原詞卻大不相同,別出新意。如無名氏的《行香子》 詞:“清要無因,舉選艱辛,系書錢、須要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嘆旅中愁,心中悶,部中身! 雖抱文章,苦苦推尋。更休說、誰假誰真?不如歸去,作個齊民。免一回來,一回討,一回論。”洪邁 《容齋隨筆》 卷十五云:“東坡公 《行香子》 小詞云:“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搶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紹興初,范覺民為相,以自崇寧以來,創立法度,例有泛賞,……遂為畫一規式,有至奪十五官者,雖公論當然,而失職者胥動造謗,浮議蜂起,無名子因改坡語。”說明無名氏的這首詞并不襲東坡詞那厭惡浮名利祿,崇尚返樸歸真、超脫渾灑的題旨,而是另有所感,事出有因,但基本格式、詞句卻是襲用東坡的。
襲用式與征引典故、成語有較大差異: 引用屬局部,襲用屬整體; 引用于本意之外稱引古人成句或作為論據、或作為材料的增飾,襲用則驅使古句以發抒作者的情感,屬意境的改換或微異、增擴。
上一篇:修辭類·通體回文式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修辭類·接頂蟬聯式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