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類·賦題外余意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前段賦題中正意,后段賦題外余意。(高亮功 《蕓香草堂評山中白云詞》 卷四)
【詞例】
小 重 山
賦 云 屋
張 炎
清氣飛來望似空。數椽何用草,膝堪容。卷將一片當簾櫳。難持贈,只在此山中。
魚影倦隨風。無心成雨意,又西東。都緣窗戶自玲瓏。江楓外,不隔夜深鐘。
【解析】 “賦題外余意”即情緣物起,托物取喻的藝術方法。詞人就題中所詠之物觸類引申,將外在之景與內在之情進行巧妙的結合,表達深厚的寄托,使詞旨深邃含蓄,有耐人尋味之妙。
“云屋”即 “云房”,指僧道或隱者所居之室,而此處卻是指天空變幻多姿的云錦。張炎這首詞即借 “賦云屋”之題抒發了隱居中的行蹤飄忽莫定、幽約怨悱之情。詞的上片賦題中正意寫 “云屋”之狀。詞的開端以 “清氣飛來望似空”一語,寫出隱地的虛無縹緲之境,飛來的 “清氣”指云;“望似空”寫晴天之云狀而非陰霾之霧氣,展示了一幅明凈、疏朗、空闊天涯之景象。一個 “望”字若隱若顯地流露出詞人 “遺世獨立”的靜謐心境。“數椽何用草”具體描寫云屋之構造乃非草非木,且“簾櫳”為白云一片,其面積堪容一膝。至此方知 “云屋”實際上是天上的一片云錦而已。寫得玲瓏剔透,變幻無窮。上片結句 “難持贈,只在此山中”,暗用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答詔問山中何所有》)詩意,這正是張炎 《山中白云詞》 命意之由來。張炎謂己隱遁山林,隱居生活中的怡悅心境如山中白云,只有隱者自適其趣,而無法和非隱者共享其樂。
詞的下片則宕開筆墨,不再拘泥于 “云屋”本身的描寫,而抓住 “云屋”飄忽不定,變幻無窮、悠然自得之形態抒發隱者萍蹤莫寄、隨緣自適的歸隱之情。這就是 “題外余意”所賦的內容。過片 “魚影倦隨風。無心成雨意,又西東?!?“魚影”狀云之形。詞人以擬人的手法寫白云逍遙自在,西去東來,無心化雨,其深層含義是寫自己寧落魄浪游也不愿屈膝仕元的心跡。歇拍 “江楓外,不隔夜深鐘”,用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詩意,以渲染出漂泊天涯的離情羈思。江楓 “隔”不住 “夜深鐘”寫出夜的靜謐、深沉,傳遞著難以言喻的感受。為了興邦建國的需要,元代統治者強迫漢士出山,故在元代欲隱極難。“都緣窗戶自玲瓏”一句在下片抒寫歸隱的矛盾心情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承前即謂自己愿似白云 “無心成雨意”,乃在于自己深諳時世、心境玲瓏。啟后是綰“江楓外,不隔夜深鐘”,則言云屋玲瓏,無遮無掩,無法擋住江楓外塵世喧鬧的“鐘聲”。寫出了避世之艱難,以及詞人內心的深憂積憤??傆^全詞,上片賦“云屋”,下片另出新意抒寫復雜的歸隱之情。但從表面來看,詞人只是以客觀之景抒寫主觀之情,并未直接抒寫隱居中的情事。因為此詞的正題原在“賦云屋”,“隱居”之情實是從“云屋”中引發出來的寄托之意。如此構思收到了托物取喻、情景交融、意味深永的藝術效果。
上一篇:抒情類·對拈拈連式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結構類·騰挪之筆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