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羅公玘,好為奇古怪險之辭。居金陵時,每有撰造,必棲居于喬樹之巔,霞思天想;或時閉一室,客有于隙間窺者,見其容色枯槁,有死人氣,皆緩步以出。都少卿穆乞伊考墓志銘,銘成,語之曰:“吾為此銘,瞑去四五度矣。”今其所傳《圭峰稿》者,大抵皆樹巔死去之所得。 ○明·焦竑《玉堂叢語》卷一 事亦見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七、明·馮夢龍《古今譚概·怪誕部》、清·梁維樞《玉劍尊聞》卷三。
[述要] 羅玘寫文章喜歡用奇古怪險的詞語。他在南京時,每當(dāng)要寫文章,就坐在大樹頂上,苦思冥想;或者獨(dú)自一人坐在屋里。有人去偷看,發(fā)現(xiàn)他臉色枯槁,像死人一樣。有一次都穆(為太仆寺少卿)請他為自己的父親寫墓志銘,羅寫好后對都說:“我為了這篇墓志銘,幾乎死去四五次了。”后來流傳的他的《圭峰稿》一書,大多是他在大樹頂上或幾乎死去時構(gòu)思所得。
[事主檔案] 羅玘(1447—1519) 明江西南城人。字景鳴。成化進(jìn)士。歷任編修、侍讀,正德時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學(xué)者稱圭峰先生。有《類說》、《圭峰奏議》、《圭峰文集》。
上一篇:《標(biāo)新立異 支遁》
下一篇:《梅影中書 吳嵩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