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棠陵豪以廣東憲副入賀,張昆侖山人以詩餞之。方曰:“君詩雖佳,而非情實,如無山稱山,無水賦水,非歡而暢,不戚而哀;予詩雖劣,情實具在。”答曰:“詩人婉辭托物,若文王之思后妃,豈必臨河洲見雎鳩耶?即如餞行,何必攜百壺酒,而云‘清酒百壺,惟筍及蒲’?若據情實,則‘老酒一瓶,豆腐面觔’耳。”京師聞者大笑。 ○明·馮夢龍《古今譚概·塞語部》
[述要] 廣東按察副使方豪(有《棠陵集》)入京朝賀,張詩(號昆侖山人)以詩為他送行。方對張說:“你的詩雖然好,但寫的不是實情,如沒有山,卻稱有山,沒有水,卻寫了水;并非歡暢,卻說歡暢,不是悲傷,卻訴哀戚。我的詩雖然不好,但寫的都是實情。”張答道:“詩人是托物抒情。像周文王思念后妃,難道一定要到河邊去看雎鳩嗎?就如餞行,說是‘清酒白壺,惟筍及蒲’,其實哪會真的有酒百壺。若據實情,那只能寫‘老酒一瓶,豆腐面觔’了。”聽到此話的人都大笑起來。
[事主檔案] 方豪 明詩文家。字思道,號棠陵。開化(今屬浙江)人。正德三年(1508)進士,歷昆山知縣,沙河知縣,遷刑部主事。歷官湖廣副使,罷歸。為官平恕,與鄭善夫、孫一元友善,詩風亦相近。著有《棠陵集》、《斷碑集》,編有《蓉溪書屋集》。
上一篇:《始知生與沒 謝莊 劉駿 顏延之》
下一篇:《孰謂公死 辛棄疾 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