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類·對拈拈連式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因此方之物象情事而推及彼方者,謂之“對拈格”。(《詹安泰詞學論稿》第七章)
【詞例】
風 流 子
周邦彥
新綠小池塘,風簾動,碎影舞斜陽。羨金屋去來,舊時巢燕,土花繚繞,前度莓墻。繡閣鳳緯深幾許,聽得理絲簧。欲說又休,慮乖芳信,未歌先咽,愁近清觴。遙知新妝了,開朱戶、應自待月西廂。最苦夢魂,今宵不到伊行。問甚時說與,佳音密耗,寄將秦鏡,偷換韓香。天便教人,霎時廝見何妨。
【解析】對拈拈連式是指抒情主人公由身邊的物象情事而推及想象對方之情景。這種修辭技巧的特點是由實入虛,由近而及遠,通過轉換角度從側面表現情感,坦露心態,從而達到開擴意境,延伸情感的目的,使作品具有含蓄深沉而又真摯感人的藝術效果。象柳永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抒情主人公由秋雨秋風、關河殘照、紅衰翠減、長江流水等自然界中的物象表達自己的悲傷思鄉之情,并由此推想家中妻子,想象其每尺盼望夫婿歸來的情景:“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 下片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也是采用了對拈法,主人公由殘梅細柳、春風春水發抒游子離鄉而思念戀人的傷愁,且由此想象獨居閨中的妻子在家思念自己的情形。歐、柳二詞異曲同工,都采用對拈法表現深切的思念,這比直接表達既增添了婉轉之趣,又深化了情感,從而大大加強了藝術感染力。
周邦彥 《風流子》 是一首戀情詞,其中換頭也安排了對拈格。上片以婉轉之筆抒寫男性主人公的思慕之情。開頭“新綠小池塘,風簾動,碎影舞斜陽。”兩句通過描寫環境透出煩亂的心境。“羨金屋去來,舊時巢燕,土花繚繞,前度莓墻”,四句用襯托、比喻、比較等交錯的手法,渲染相思的悲苦,表示自己既不如那舊時的燕子,可以自由出入于藏嬌之“金屋”,得瞻佳人,也不如那土花苔蘚依舊繚繞在原來去滿青苔的墻壁上,相托相依,從不分離。“繡閣鳳緯深幾許,聽得理絲簧”,由樂聲點出思慕的對象,暗寫佳人的活動。”欲說又休,慮乖芳信,未歌先咽,愁近清觴”。四句正面描繪聽到樂聲后復雜矛盾的心態和紛亂煩惱的情緒。下片直抒迫切的渴望之情。換頭 “遙知新妝了,開朱戶,應自待月西廂”二句由上面聽到意中人的絲簧之聲和自己思慕的心態而推想心上人現在可能已梳妝打扮好了,為我敞開紅色的大門,在西廂房里等待著深夜的幽會。這樣,作者于此處巧妙地使用對拈格的形式,一方面由上片描述自己 “羨、聽、慮、愁”的心態行為自然地變為想象對方的心態行為,更進一層地表現了主人公的多情; 一方面又密切了上下片間的聯系。另外,此處的 “待月”還呼應了開頭的 “斜陽”。而暗示時間的推移。其下 “最苦夢魂; 今霄不到伊行”乃言徹夜未眠,不但不能親自去西廂幽會佳人,而且由于不成夢,連魂魄也到不了佳人身邊,其相思之深又進一層。“問甚時說與,佳音密耗”暗用元稹 《鶯鶯傳》,且照應 “待月西廂”; “寄將秦鏡”化用漢末秦嘉故實,其給妻子寄去寶釵明鏡并 《贈婦詩》: “何用敘我心?遺思致款誠。寶釵好耀首,明鏡可鑒形”;“偷換韓香”用 《世說新語》西晉賈充之女與韓壽戀愛的故事。煞拍“天便教人,霎時廝見何妨”則是相思痛極的呼號。全詞景起情結,虛實相間,男女雙方,交錯揉合,尤其對拈法的使用,開擴了詞的意境,也深化了主人公的感情。
上一篇:結構類·虛實并提之開闔式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結構類·賦題外余意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