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復仇記》
【本書體例】
李祖云、馬寧著。33章,15萬字。收入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2月版同名通俗小說集。
雍正四年七月十四夜,曾是雍正心腹的飛揚拔扈的一等公、撫遠大將軍年羹堯的府邸氣氛緊張。皇帝已派重兵包圍了這里。年氏坐立不安,將一裝有康熙帝遺詔的黃匣交給了前來勸其離開的平鷹會結義兄弟邵永亮,并在邵氏逃離之后,飲下了雍正賜給他的毒酒自盡。
原來,當年康熙臨終彌留之際,曾立遺詔,傳位十四子允(禎),卻被年氏等出謀篡改字跡,助雍正矯詔奪位。此詔便掌握在年氏手中,以為要挾。雍正為絕后患,除年取詔,不料遺詔已轉移他人。
此詔一旦大白于天下,必致兵戈四起,危及皇位。故雍正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立派心腹侍臣大內侍衛朱砂掌高魔頭高敬德追殺挾詔逃逸的邵永亮。邵氏傷于高敬德手,卻在死前逃至海云寺并把遺詔交給主持僧善覺禪師。善覺將高擊退后,卻死于江湖上有名的殺人魔王“索命鐵鏈”馬武之手。遺詔由善覺之徒慧能拿走,后又輾轉被高敬德、馬武等搶劫,最后在一次混戰中,由一位胖和尚,即江湖名俠飛雕劉所獲。馬武也被雍正收為侍衛,受命奪詔。
馬武為飛雕劉之徒卜勒巴珠的情人兼特使,此行也是為奪詔而來。卜勒巴珠之父噶爾丹當年叛亂,曾為康熙所滅,故她與清廷有殺父之仇,參預奪詔也是想挑起內訌,坐收漁利。卜勒巴珠與馬武找飛雕劉廣智和尚索詔,卻與清廷高手纏斗,飛雕劉逃走。慧能此時已拜飛雕劉廣智和尚為師。
飛雕劉也與清廷有殺親滅族之仇,卻不愿黎民慘遭戰亂,故持詔百般躲避眾人的多方追殺。此時,投靠清廷的馬武也將卜勒巴珠誘至居庸關,險遭毒手。卜勒巴珠一氣之下發兵犯邊,又大敗而歸。為報父仇,她單槍匹馬,潛入清宮去刺殺雍正,卻發現了馬武反叛的秘密,故鏢打馬武、負傷而逃,多虧飛雕劉及時趕到救其性命。事實教育了卜勒巴珠,她愧悔交加。在返回部落的途中,她與馬武等人相遇,惡戰一場后,卜勒巴珠含恨死去。
雍正因馬武辦事不力,派另兩名大內高手高子辰、吳偉宏半路誅殺之,正在緊張之際,飛雕劉與慧能趕到。飛雕劉鏢打馬武,慧能最后結束了馬武的性命,為先師善覺報了仇。飛雕劉差人把馬武的頭送與高子辰,并順便帶給雍正一信,言為社稷計,遺詔暫存名山,該奉還時自當奉還。雍正也無可奈何,只好作罷,另尋翦除異己、鎮壓反抗的計劃去了。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十五日,雍正在圓明園大宴群臣。入夜,正當他要駕幸珉貴妃處時,一黑衣人忽至,將其刺死,并把那份遺詔置其胸前。此人正是慧能。
這是一部歷史圖卷式的長篇小說。
雍正矯詔奪位,為清朝幾大疑案之一,眾說紛紜。歷來以此為題材敷衍故事者也為數不少。然而,小說是小說,比不得歷史,它只要求具備藝術的真實即可。
但有一點是實,年羹堯確是清世宗奪取帝位陰謀的參預者,而后遭到猜忌,被羅織罪名賜死的。由此可見,關于雍正即位的真相,多少年來人們的各種揣測,實際上也未必捕風捉影。
于是,我們的這部《長城復仇記》也便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蒙上了一層誘人的光彩。
在此,作者不但認定雍正篡位確鑿可信,而且,就以雍正篡位所篡改過的康熙遺詔為故事展開的核心契機,以此詔流落江湖的生死拚奪為故事發展的線索,構筑全篇的。
首先,清世宗雍正,是故事的引發者。也許是因為做賊心虛,雍正對知道自己那不宣之秘的心腹大臣,盡管先前寵信倍至,但終于放心不下,尤其是對捏詔在手、以為要挾的那個年羹堯,更是如芒在背,不殺之無以安心。于是,雍正導演了一幕殺年取詔的丑劇,無奈老奸巨滑的年羹堯早已將死置之度外,先行一步將詔移走,使雍正的得意算盤落空。
但是,做為封建社會末期一個王朝的暴君,雍正是一個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為了達到那個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不惜一切代價、不惜采取任何手段的社會悲劇制造者。在他的眼里,他就是社稷,他個人的權位,就是天下眾生的命脈,因此,他可以維護自己的權位勢力,不擇手段,把自己的快意建立在老百姓的痛苦之上。由此,雍正成了一個封建王朝爭權奪利,互相傾軋的官僚集團的代表者。他的所作所為,可以說揭示出封建官場爾虞我詐、勾心斗角的全部事實與內幕。
此外,飛雕劉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人物。雖然書中并沒有花費更多的筆墨正面描寫這位蓋世大俠的奇異風采,但卻在他那倏而閃現的幾個生活片斷里,集中展現了他那驚世駭俗的瀟灑身手;在別人對他的介紹與議論中,凸出了他的性格與胸懷。他是與清王朝有著不共戴天刻骨仇恨的民間俠士,他沒有一日忘掉自己家仇私恨,期待著有一天能伺機推翻清王朝,實現自己的夙愿。但是,面臨有的人可能利用封建朝廷的傾軋和混亂,點燃戰火、蹂躪百姓的時候,盡管這人曾經是自己的愛徒,他也不能不仗義出手,加以阻撓,從而救百姓于水火,扶大廈之將傾。他為人處事的出發點,決不是斤斤計較的個人恩怨,而是從整個民族大義出發,從天下黎民的整體利益出發,權衡利弊,斟酌得失。他的言行代表了那樣一批胸懷大志、目光長遠的中華民族的仁人志士在民族命運的轉折關頭所必然做出的價值取舍。
與飛雕劉相反,他的女徒卜勒巴珠則顯得那樣幼稚、偏執和感情用事。雖然后來她終于對自己的行為有所悔悟,但是,由于她的簡單、扭曲的復仇心理所導致、造成的黎民百姓的痛苦,則是無論如何不能治愈和無法撫平的了。這就是所謂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吧!
這些人物所告訴我們的,便是小說所要昭示給我們的一切!
上一篇:《長劍相思》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陽關三疊》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