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波釣艇圖
南宋·佚名
絹本設色
縱二三厘米
橫二四.五厘米
藏故宮博物院
中國山水畫中云氣、煙嵐、風雨、陰晴、朝暮四時,是畫家在“師法造化”過程中常表現的題材。郭熙謂“真山水之云氣四時不同,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春山艷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林泉高致》)。這些都是經對現實生活觀察、總結、升華后所得,畫家對作為“一年之計在于春”的“英華季節”的表現尤多著意,而媒介景物點題者則常以代表春天特色的柳樹和清澈誘人的綠波等來組合表現。
這張《春波釣艇圖》頁,畫家正巧妙地強調了平湖土坡上的高柳,清曠水面上的舟楫和汁綠淡逸的色調來表現春日融怡的景色。此圖中體現畫面韻律美的關鍵景物在柳,畫家運用高低大小、起伏開合的藝術手法,首先突出主體樹木的形象和近堤為伍,來確立布局的基本實體。古人講畫柳“出枝長者為美”,畫家深知“勢”在干條,當取其“長”,故圖中柳枝頎長搖曳,而發枝取勢又參差有致,正如清方薰《山靜居畫論》所說:畫柳“尤宜隨株出干,隨干發條,次第添補,宜多宜少,以勢度之,方得其妙”,“畫柳不論疏密,用筆不論柔勁,只要自然”。圖中表現初春柳條婀娜多姿,極富美感,很好地突出了圖頁“春”的題旨。
南宋冊頁布局上有一個明顯的特點,便是以突出強調某一景物來幫助結構畫面,如此圖是以柳樹(一般常用松樹為多)來支撐布局的,然后再點綴鋪陳人物、舟楫、茅屋等。但要注意畫面的主題并非在形象的大小上,如這幅《春波釣艇圖》,湖面上一頭戴草笠的漁翁頗有“寒江獨釣”之意,形象雖小,卻極醒目點題,是畫面的視覺“支點”和“趣味中心”,而圖中藏露相間,叢林中的茅屋、土坡上的桃花,都充實了畫意。
從此幀當可聯想到南宋這類小景畫,大都吸收馬遠、夏圭截取式構圖的優點,在“簡”字上著眼來抒情達意,其巧構在:簡化布局,平中求奇;簡化中景,黑白明豁;簡化筆墨,以少勝多;簡化物象,突出主體;簡化用色,以墨為主,其目的正在于達到藝術上的升華,及“含藏不盡之意見于畫外”的理想境界。
圖上有清耿昭忠“信公珍藏”朱文,《虛齋名畫錄》著錄。
春波釣艇圖
上一篇:《深堂琴趣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竹磵焚香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