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燈新話
明代文言短篇傳奇小說集。四卷二十篇,附錄一卷一篇。題“山陽瞿佑宗吉著,滄洲訂立,垂胡子集釋”。瞿佑(1347—1433),字宗吉,號存齋,錢塘人。成書于明洪武三十一年(1378)。
現存主要版本有明成化三年(1467)刊本;明嘉靖刊本,藏日本內閣文庫;明末福建建陽刊殘本,藏上海圖書館;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刊本;清同治十年(1871)鎮江文盛堂刊《剪燈叢話》本,藏國家圖書館;1917年誦芬室刊本;1931年上海華通書局排印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誦芬室刊本,1985年臺灣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影印清乾隆五十六年刊本及朝鮮刊本,中華書局“古本小說叢刊”影印朝鮮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明嘉靖刊本。
水宮慶會錄
元朝至正年間,潮州士人余善文應南海海神廣利王邀請訪問海底龍宮。廣利王請他為新建的靈德殿撰文,他才思敏捷,一揮而就,其文鋪張揚厲,氣勢浩博。廣利王見后大喜。靈德殿建成后,廣利王請來東海、西海和北海的海神共慶,善文躬逢其盛。龍宮中美女如云,搖明珰,曳輕裾,獻歌獻舞,一時眾樂畢陳,觥籌交錯。善文遂獻《水宮慶會詩》二十韻,極寫慶會之盛、賓主之歡。詩成,滿座大悅。廣利王饋送夜明珠等稀世之寶為潤筆之資,派使者送他回家。善文回家后,遂成為豪富。后來,他看破紅塵,不以功名為意,棄家學道,遍游名山,不知所終。
明嘉靖刊本《剪燈新話》
正文書影
朝鮮刊本《剪燈新話》
正文書影三山福地志
元朝至正末年,山東人元自實,為人純樸,家業厚實。同鄉繆君在福建陳有定府中謀得一個官職,然行囊羞澀。自實慷慨借以二百兩紋銀,自以為相處頗厚,根本未想到要繆君寫什么借據。不久,山東大亂,自實遭強盜劫掠,家財一空。這時繆君在有定麾下權勢顯赫,自實便攜妻兒往福州投奔他??娋跻娮詫?佯似不相識,后雖勉強延請至家,卻閉口不提及還債之事,甚至誆語欺人,粒米束薪也不肯接濟。自實見繆君不僅不念舊交,而且連同鄉也不認,還耍賴騙人,害得他一家饑寒交迫。又值歲末無米下鍋,一時憤怒,自實持刃欲殺繆君。他來到繆君門前等候,俟機行刺。正在等候之時,轉念一想,繆君固為不義,然寧人負我,毋我負人。于是隱忍而歸。當晚,他郁悶不樂,就投井自盡。此井乃三神山下八角井,井中原來卻是三山福地。有一個道士向他指點迷津,告知他前世今生的因果。又說起當今的達官貴人多行不義,繆君負債賴賬定遭惡報等等。他按道士的指點攜家小前往福寧,開墾園圃時掘地得銀,家業漸富??娋炔坏饺旯皇軕?悉如道士所言。
華亭逢故人記
元朝末年,松江士子全某和賈某皆才氣橫溢,豪放自得,不拘小節,每以游俠自任。其時兵荒馬亂,兩人投奔錢鶴皋帳下參謀軍事。不久,錢鶴皋兵敗,兩人溺水而死。明洪武四年,華亭士人石若虛在路上竟遇到兩人。石若虛與他倆平素交往頗厚,就一路上高談闊論。他倆慨然指出功臣烈士往往遭到不幸結局,有智之士方能遠禍全身。三人談得興起,令仆買酒共飲。若虛請他倆賦詩,兩人所吟甚哀。酒喝完后,若虛和他倆分手,轉眼已不見蹤影,始悟他倆已死去很久。
金鳳釵記
元朝大德年間,揚州武官吳防御與宦族崔君交契甚厚。防御有女名興娘,崔君有子名興哥,遂為一雙兒女訂下孩兒親。崔家送給興娘一枚金鳳釵作為訂婚的信物。其后,崔君遠宦他方,音訊全無。興娘十九歲時,母親打算把她另嫁別人,防御堅守前約,不肯食言。興娘思念崔生不至,染疾身亡。其母以崔家聘物金鳳釵作為陪葬物。興娘死后兩個月,崔興哥千里迢迢趕來投親,言及其父母雙亡,舉目無親。防御留他在家,并告知興娘已死,一家哀慟。這年清明,興娘的鬼魂附在妹妹慶娘身上到興哥房里求宿,兩人遂交合。兩人秘密地做了一年的恩愛夫妻后,興娘又用鬼魂附體的辦法說服父母將妹妹慶娘許嫁興哥,以續自己的未了情緣。防御夫婦答應了她的請求。興哥感念她的一片深情,請道士替興娘超度。她又托夢致謝,從此遂絕。
聯芳樓記
元朝至正初年,江蘇吳郡富戶薛某有兩個女兒,一名蘭英,一名蕙英,都出落得聰明秀麗,且能詩善賦。其父在宅后為她倆建成蘭蕙聯芳樓,她倆日夕吟誦樓中,有《聯芳集》載其詩數百首,又作《竹枝曲》十章,傳播遐邇。薛家的通家子弟鄭生從昆山來蘇州經商,投宿在薛家。鄭生少年標致,俊雅溫和,蘭英和蕙英在樓上以荔枝與之傳情。入夜,二女用竹兜將鄭生吊上樓去,三人吟詩唱和,極盡繾綣之意。自此,無夜不相會。不久,鄭生父親來函催鄭生回家,鄭生割舍不下,盤桓不去。薛某心中頗疑,后發現鄭生與二女唱和之詩,始知其中瓜葛,就致書鄭生父親,命媒人說合,招贅鄭生為婿。兩女與鄭生遂同結百年好合。
令狐生冥夢錄
儒生令狐譔,生性剛直,不信鬼神,傲誕自得。他家鄰近有個富翁烏老為富不仁,兇惡不義,死后,因子孫多焚紙錢賄賂冥官竟又復活再生。令狐譔心中忿忿不平,賦詩嘲諷冥府貪贓枉法甚于陽世,觸怒了鬼王。一日夜里,鬼王捉他到冥府審問治罪,讓他自己寫下供狀。他自知無罪,就秉筆直書,指出陰間與陽世一樣,都是“貧者入獄而受殃,富者轉經而免罪?!惫硗踝x后,覺得他言之有理,持論頗正,難以加罪。于是派鬼使追回烏老治罪,又遣鬼使送他回家。此時驚醒,發覺原來是南柯一夢。天明,他去烏老家探問,烏老果然已于夜半三更死去。
天臺訪隱錄
明朝洪武年間,徐逸粗通書史,端午日入天臺山采藥。他酷愛山中風景,流連忘返,走到一處,正疑無路可行,忽見有一個巨瓢從山澗中流出,心想山中也許有人居住。他沿澗而行,果然在一塊巨石后發現有村落,住著四五十戶人家。他們看見徐逸都很吃驚。有個老者自稱是太學陶上舍,宋亡時避難來到山中。山中居民都是同時來避難的。他們住在這里生活安定,不知道人間現在是哪個朝代什么年月。徐逸告知老者,宋室早已為元所代,老者聽后流涕。他回憶起南宋時的舊事,談到賈似道蠱惑君主,專權誤國,文天祥和陸秀夫則是當時英才。謝后臨朝,夢文天祥擎天,陸秀夫捧日,遂任用二人為相。他又談到當時諸臣,如數家珍。第二天,徐逸辭行,老者撰古風一篇為他餞行。徐逸告別后,沿途每五十步插一根竹枝作為標記?;氐郊液鬁蕚淞司齐葞Ъ屹自偾叭グ菰L,卻只見那里都是重岡疊嶂,再也找不到原路了。
滕穆醉游聚景園記
元朝延祐初年,浙江永嘉書生滕穆,年二十六,風流倜儻,善吟詠。他前往紹興應試,路經杭州游覽,足跡遍及杭州的風景勝地。一天夜里,滕生酒后信步來到聚景園,憑欄小憩。見一女子,風姿綽約,美麗動人,宛若神仙。滕生與之敘禮,女子自稱是宋理宗朝的宮女衛芳華,二十三歲時死去,葬在園側。滕生雖知她是鬼魂,也不害怕。女子請滕生喝酒,為他作歌。兩人又在西軒下同寢,一如人間。天明,女子揮淚辭別。滕生見園側果然有宋宮女衛芳華的墓。自此,兩人天天相會。滕生下第后,帶女子同歸故里。三年后,滕生又帶她重返杭州,再游聚景園。這時,衛芳華陽世緣分已盡,與滕生含淚訣別,幻化離去。滕生悲痛不忍,作文憑吊,如喪配偶。從此以后,滕生獨居不娶。后滕生入雁蕩山采藥,再也沒有回來。
牡丹燈記
元朝至正年間,喬生住鎮明嶺下,妻子已死,鰥居無聊,常倚門佇望。正月十五日夜見一丫鬟挑著雙頭牡丹燈走過,后面跟著一個美女,年約十七八。喬生神魂飄蕩,邀請她們來家中歇腳。女子自稱是已故奉化州判的女兒,姓符,字麗卿。喬生與她相處近半月,鄰翁窺見這女子竟是一個粉髑髏,遂告訴喬生。喬生訪麗卿住所,才知麗卿已死,棺材停放在湖心亭附近的長廊中。鄰翁讓他去求玄妙觀魏法師相助。魏法師給他兩道朱符防身,麗卿鬼魂不敢再來。一日,喬生喝醉了,晚上回家途經湖心亭,竟被麗卿鬼魂拉入棺材內而死。此后,喬生和麗卿鬼魂經常同進同出。當地民眾十分恐懼,請四明山鐵冠道人作法,這兩個鬼魂才得到懲治。
渭塘奇遇記
元朝至順年間,金陵世家子弟王生,英俊瀟灑。他前往松江收租,在渭塘酒肆飲酒,與酒家女一見傾心,彼此遂眉目傳情,兩情戀戀。王生離去后,夜夢又到酒肆,女子出迎,兩人入室同寢,極其歡謔。此后,每夜都做夢。一夜,女子在燈下繡紅羅鞋,王生剔燈花,誤落鞋上,鞋子遂染有油暈。又一夜,女子以紫金指環贈王生,王生則以水晶扇墜回贈。夢醒后指環宛然在手,扇墜則不知所在。第二年,王生又往松江收租,重過酒肆。酒家翁告訴王生,自他走后,愛女相思得病,已有一年。昨天說起郎君今日會來,果然不出她所料。遂引王生入內,所見皆和夢中相符。女子聽到王生來到,盛妝出迎。兩人互訴夢中之事,彼此吻合。女子又取出水晶扇墜給王生看,王生也舉起紫金指環給女子看,彼此驚喜至極,以為神明做媒。兩人遂結為夫婦,白頭偕老。
富貴發跡司志
元朝至正年間,泰州書生何友仁為貧困所迫,到城隍祠中去祈禱富貴發跡,就跪伏在案幕下面。那夜,城隍府君升殿坐定,各司判官各述所管之事。有說某縣義士開倉賑濟災民,已奏知天庭,延壽賜祿。有說某村婦女孝順婆母,感動天神,令生貴子而光顯門楣。有說某地貪官,位高祿厚,卻不思報國,受賄枉法,非理害民。府君聞知,奏明天神,令其滅族。有說某鄉富戶,貪得無厭,強取豪奪,逼死人命。冥府即追捕入獄,讓他化身為牛,償其所負。諸官散去后,友仁從案下匍匐而出,請判官指示未來。判官預測他后來大有福祿,數年后,判官所言都得到應驗。
永州野廟記
元朝大德年間,書生畢應祥有事去衡州,途經永州。永州有一座神廟,背山臨流,川澤深險,過往行人必以牲牢祭獻,才能安然通過。畢生因無所敬獻,未行數里,忽然大風陡起,飛沙走石,玄云黑霧,鋪天蓋地,許多甲兵追逐而來。畢生自忖必死,遂誦《玉樞經》。須臾,云收風止,天清氣朗,甲兵也無影無蹤。畢生遂得不死。他到達衡州,謁南岳祠,具狀焚訴。南岳神派了一位神將率五千鬼卒前往永州,殲滅了廟中興風作浪的怪物,原來是一條長數十丈的白蛇。畢生回家后,又被陰司傳去對質,原來是蛇妖不服。畢生于是盡陳蛇妖害人禍物之事,蛇妖仍狡辯不服。冥王又取來衡山府與永州城隍司回文,皆與畢生所言相符。冥王于是判蛇妖永不出世,又感念畢生除妖去害,獎勵他延壽一紀。
申陽洞記
隴西青年李德逢,年二十五,善騎射,勇武膽大。元朝天歷年間,他去桂州投奔父友不遇,因而流落山中,日以射獵為生。富戶錢翁之女,年及十七,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忽然失蹤,遍尋無著。李生一日到深山射獵,迷失來路,只得夜宿于山神廟中。夜半,有一群妖猴也來到廟中。李生知為邪魅,遂取箭射中妖猴魁首,群猴潰散。第二天天亮,李生順著血跡追蹤,來到一個大穴。正查看之際,不慎跌入穴中。原來這里就是妖猴老巢,名為申陽洞。李生假稱自己是世醫,入山采藥,誤入洞穴中。群猴大喜,請李生為其主醫治箭傷。李生遂將計就計,用毒藥藥死群猴和猴主。洞中發現三個美女,都是猴主搶來的良家女子,其中一個就是錢翁的愛女。這時,原來的洞主鼠精前來答謝李生剿滅妖猴之恩,并引導李生走出洞穴,帶領三個落難女子回到人間。錢翁見女兒生還,大喜,即招李生為婿,享盡人生富貴。
愛卿傳
元朝嘉興名娼羅愛愛,色藝俱佳,性識敏慧,人皆敬而慕之,稱為愛卿。世族子弟趙六家產巨萬,慕其才色,禮聘愛卿入門為妻。愛卿婦道甚修,家法甚飭,孝事婆母。不久,趙六往京都謀取前程功名。到京后一時無所投托,遂遷延旅邸。趙母思兒心切,染病而亡。愛卿哀毀如禮,親自籌辦喪事。不久,戰亂頻仍,歹徒劉萬戶見愛卿姿美,欲逼辱她,她不從而自縊身死。趙六歸家后,鄉人告知愛卿一片孝心,守貞不屈。趙六感念哭泣,愛卿鬼魂亦眷戀趙六,前來與趙六相見,兩人入室歡會,重敘舊情。天明,愛卿鬼魂辭別趙六,告知將托生在無錫宋家。趙六特地往無錫尋訪宋家,果然在那天生下一個孩兒。趙六告知前事,遂求為親戚,互通往來。
翠翠傳
元朝末年,淮安民女劉翠翠,生而穎悟,與同學金定私下相愛,長大后遂結為恩愛夫妻。不久,戰亂頻仍,翠翠被張士誠部屬擄去,金定遂辭別父母和岳父母,表示找不到妻子誓不返回。他幾經曲折,歷盡艱辛,終于在湖州李將軍府中找到了翠翠。李將軍留金定在府擔任記室,待之頗厚。只是金定和翠翠內外隔絕,難以再見。金定憤懣絕望,染疾而死。翠翠安葬了金定后,當場死去。李將軍將兩人葬在一處,兩人遂在陰間形影相伴,朝夕共處。一日,劉家仆人途中偶見翠翠夫婦倆,翠翠詢問家鄉情況并熱情款待。仆人回家后告知劉父,劉父得知女兒消息,趕來尋訪,方知翠翠與金定皆已死去。后得一夢,夢中與女兒、女婿相見,才盡知前事。
龍堂靈會錄
元朝吳江有龍王堂,其地處于吳淞江和太湖之間,風濤險惡,路人必須致敬禮拜才可通過,十分靈異。書生聞子述素善吟詩,一日經過廟堂,游覽勝景,即興又題古風一章。題畢,龍王邀他到水府一敘。坐中還有歷代名士伍子胥、范蠡、張季鷹和陸龜蒙。眾人分次而坐,皆盛贊子述題詩之妙。龍王請大家各賦詩歌,眾人于是吟詩作詞,各抒情懷。一時觥籌交錯,直飲到盡興才散。龍王命使者送子述回家,子述遂拜辭而回。
太虛司法傳
吳楚狂士馮大異,恃才傲物,不信鬼神,人以膽氣相許。元朝至元三年,他僑居上蔡東門,有事夜行。時值兵燹之后,人煙稀少,尸骨遍野。他為群鬼追逐,奔入一座廢寺,幾為鬼食,拼死逃出,又誤入一個洞穴中。原來這洞就是鬼谷,深陷無底,群鬼聚在里面。他們將大異綁縛到鬼王面前。鬼王因其素來藐視鬼類,遂對他倍加摧殘。一會兒把他放倒在石床上,把他搓成三丈長的怪物。一會兒又把他壓成一尺短的怪物。最后雖把他復原為人形,卻加以撥云之角,哨風之嘴,朱華之發,碧光之睛,儼然成為一個奇鬼怪物。他返家后,妻兒不敢相認,市人皆以為鬼怪出世,驚走逃避。大異遂閉戶憤懣而死,臨死,囑家人置筆墨于棺中,擬訴諸天庭。數日后,天府果然懲罰了群鬼。大異訴訟得勝,天府因其正直,任命他為太虛殿司法。
修文舍人傳
江蘇太湖人夏顏,博學多才,喜慷慨論事,然仕途困窘,命運不佳,只能順受。元朝至正初年,他客死異鄉潤州,被葬于北固山下。一日,有至友在路上遇到他的鬼魂。他自述已在冥司作了修文舍人,居官清要。他約友人后日到甘露寺多景樓暢敘別情。友人如約而至,夏顏述說陰司重視賢才,處事公道,不像人世間那樣賄賂公行,官員為政不廉。他和友人飲酒賦詩,又囑咐友人整理刻印他的詩文。友人返家,尋其遺文舊稿,結集刻印,他親臨友人家門致謝。后友人病重將亡,他又向冥王舉薦友人。友人遂處置妥家事,赴陰府就任。
鑒湖夜泛記
元朝天歷年間,處士成令言素愛會稽山水。一日正值初秋之夕,他駕舟漫游在鑒湖之上,仰視銀河,如白練萬丈,橫亙于南北,乃飄飄然有遺世獨立之意,遂萌棄世登仙之念。霎時,小舟竟自動沿著銀河把他載入仙境中??椗窀嬷?人世間盛傳七夕牛郎織女相會乃無稽之談,請令言為她辯白;又替嫦娥辯白所受委屈,也托令言為之洗冤??椗褓浺詢善ト疱\。令言回到家中取錦觀之,果然與世間不同,用之冬暖夏涼。此后,令言終日漫游。二十年后,有人在玉笥峰見到他,顏貌紅潤,雙瞳湛然,黃冠布裘,不巾不帶。那人正要詢問,他則御風而去。
綠衣人傳
元朝延祐年間,甘肅天水書生趙源赴錢塘游學,住在西湖葛嶺上,屋側就是宋代權相賈似道的舊宅。趙生獨居無聊,有一天在門外閑步,看見一個穿綠衣的女子,年約十五六歲,姿色佳絕,姍姍而過。他注目凝視,看了很久。此后,那女子每晚都來。趙生試探著和她調情,女子欣然與他相狎,十分親昵。兩人相聚月余,情深意厚。原來趙生和綠衣女子本是賈似道的奴仆,兩人相愛,互贈信物。后被賈似道察覺,遂將他們兩人雙雙殺死在西湖斷橋下。兩人情緣未盡,趙生先托生,綠衣女子則還在陰間,因至情相感,故得相會。綠衣女子教趙生下棋,盡傳其妙,趙生弈技遂所向無敵。她還每每說起賈似道專橫跋扈和草菅人命的種種罪惡。三年后,綠衣女陽緣已盡,遂與趙生訣別。趙生感念她的真情深誼,不再續娶,投靈隱寺為僧。
秋香亭記
元朝至正年間,商生隨父宦游姑蘇,僑居烏鵲橋,與表妹楊采采所居恰好相鄰。兩人青梅竹馬,相親相愛。一日中秋,兩人同游賞月,在桂花樹下各傾思戀心情。后來,他倆長大成人,雖心心相印,但僅以兄妹之禮見于中堂,不再能像兒時終日廝守一處。不久,戰亂頻仍,商生舉家避亂臨安,楊家則北徙金陵,兩人遂天各一方,十年不通音信。明朝統一天下后,商生派人到金陵尋訪,方知采采已嫁人生子。他惱恨采采負情背約,就派人送去禮物和信,冀圖一見,再續舊情。采采見商生信后,傷心哀嘆,回信言其迫于戰亂而他嫁,愿結伉儷于來生。商生見信,珍藏巾笥中,每覽閱時,常數日不思寢食,終不能忘情。
上一篇:《前明正德白牡丹傳》介紹|賞析
下一篇:《剪燈馀話》介紹|賞析